美国《国际财经时报》9日评论称,马来西亚首都发生的反对派抗议,“是阿拉伯之春的效应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罕见展示”。该报进一步扩大说,如今,东南亚总体上处于政治变革之际。泰国在他信政府倒台后经历了6年的政治僵局,直至最近其妹被选为该国首位女总理。菲律宾也面对长期的反叛及日益削弱的中央政府领导。
德国《柏林日报》10日称,“阿拉伯革命”还未完成,也门的紧急状态已经有几个月,叙利亚的暴政还没被推翻,现在“阿拉伯之春”走向东南亚。1997年,该地区曾发生金融危机,而现在脆弱的东南亚面临一场政治危机。革命对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阿拉伯国家的东南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地区大国也将面临考验。
开罗大学政治系教授哈兹姆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南亚不少国家也信仰伊斯兰教,或者说那里的穆斯林很多,发生在阿拉伯国家的革命对那里是一种“启发”。 (本报驻马来西亚、日本、埃及、美国、法国记者欧贤安 孙秀萍 黄培昭 萧达 杨明 汪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