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名上门女婿的全家福(不少上门女婿外出打工由家人代替合影)

▲7月16日,赵相中走出花轿,成为井塘村第43位上门女婿。

▲村里的孩子们围在婚车前,看看新“嫁”过来的上门女婿啥模样。


结婚前一天晚上,男女方互换家庭居住,新娘来到赵相中家中。
文/片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本报通讯员 姚武荣
7月16日,潍坊青州市井塘村里异常热闹,来自黄连村的新郎赵相中满心欢喜地走下花轿接过新娘递来的鲜花,他成了村里第43个上门女婿。
在农村,绝大多数男青年宁肯打一辈子光棍也不愿“倒插门”做上门女婿。而在井塘村,这一切从39年前改变了。1972年,井塘村有了第一个上门女婿,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村里的上门女婿越来越多,随着赵相中的“下嫁”,这个23岁小伙成了井塘村最年轻的上门女婿。
43位上门女婿中,有的已经60来岁,有的才20多岁,但无一例外,他们的孩子,全部跟着妻子取姓。上了门的女婿,管女方父母叫爸妈,而不是叫岳父母,生了孩子,管女方父母叫爷爷奶奶,而不是叫姥爷姥姥。
按照村里“娶”上门女婿的习俗,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新郎和新娘要对换住处,分别住进对方家里。这样,第二天的结婚仪式,就和正常的男娶女差不多了,男方出发到女方那里,把女方迎进门。结婚前一天下午,赵相中把新娘送到30公里外自己的家中,第二天一早开车将新娘接回井塘村举行传统的结婚仪式。村里还为新郎准备了一台大花轿,赵相中平生第一次“上花轿”,既紧张又兴奋。
今年60岁的吴兆贤是村里最早的上门女婿,由于他兄弟多,当年为减轻家庭负担,老吴鼓起勇气“下嫁”到本村的女家。1984年“嫁”过来的李传家是第一个外来的上门女婿,李传家的女儿又招来个上门女婿。李传家的妻子叫吴兆引,吴兆引被抱养前姓卜,其养母姓王,养父姓吴已不在世。李传家的女儿、孙女姓吴,女婿姓赵,一家六口四代人5个姓氏,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上门女婿林强是4年前来到井塘村的,他夏天贩卖西瓜,秋后搞运输和加工山楂切片,如今已换了第三辆车,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能手。
小小山村为何吸引来如此多的上门女婿?记者了解到,井塘村地处山区,盛产山楂、柿子、核桃,村里的果品加工业比较发达,村民们自己加工的山楂切片已远销到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几十年来,井塘村几乎没有过超生的情况,二女户家庭逐年增多,男劳力短缺。井塘村民风淳朴,对外来户同样亲如一家人,这诸多的原因使井塘村成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上门女婿”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