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对于如何来解决预付卡退卡难的问题,一些法律界人士曾经建议相关部门出台规定,在购卡之后设置一段时间的退卡期,允许消费者根据具体的服务情况,以及自己的工作时间、身体状况、居住稳定性等来决定是否“反悔”,这个时间不用很长,但完全可以避免商家“办卡容易退卡难”的陷阱。
◎相关新闻 退卡遭商家拒绝的投诉有不少 也有的消费者通过消协调解成功退卡
记者从历城区消协和槐荫区消协了解到,此前他们曾经多次遇到类似的消费者对服务不满意要求退卡的投诉,其中也有通过消协调解,商家答应退还卡里余额的情况。
市民焦小姐在历城区一家美容院花2600元办理了一张年卡。由于工作较忙,她一共才去做了两次美容。碰巧焦小姐的公司要调她去北京工作,于是,她想把手中的美容卡退掉,可是被美容院老板拒绝了。最后在历城区消协的调解下,美容院按照正常单次消费的价格,扣除了焦小姐两次美容服务费用600元,退还了她2000元现金。
槐荫区市民王女士在离家不远的一家家政公司办理了一张服务卡,当时办卡人员承诺保证服务质量,如不满意可办理退卡手续。办卡之后,王女士联系家政公司为父母家请了一名家政人员打扫卫生。但当她下午回家验工时,发现客厅窗户擦得不干净,厨房里尚有卫生死角。
当时,王女士没有给家政人员结账,而是给家政公司打电话要求退卡。公司来人后,对王女士反映的情况表示认可,并提出减收2小时工时费作为补偿,但不同意退卡。双方争执不下,王女士投诉到槐荫区消协。经消协调解,本次服务王女士少付2小时工时费,家政公司将服务卡上剩余金额退还。
◎消协调查 办理预付卡有六大风险
美容卡、家政卡、健身卡、洗车卡、足疗卡……近年来,办卡消费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商家以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行动,让消费者不惜“一掷千金”,换取一张风险巨大的塑料卡,然而,就是这种没有任何防范保障措施的办卡消费模式,却让消费者屡屡上当受骗,欲哭无泪。
“听上去很划算,当时一冲动就办卡了,但再想退卡,却发现已经退不出来了。”很多消费者都反映,在购买了预付式消费卡后很容易被商家“套牢”。即使发现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也丧失了选择的余地,只能把卡里的现金用光才能“解套”。
据济南市消协统计,预付式消费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办卡后消费者发现商家不按办卡时承诺,或服务质量变差;二、商家由于经营不善关店走人或转手他人,消费者有卡不能消费,或只能折价消费;三、消费卡过期,商家不让消费者继续使用;四、经营者恶意逃匿,消费者蒙受损失;五、消费者由于工作变动、卡被偷或遗失等情况,要求退卡或者补办,遭到商家拒绝;六、没有书面合同,消费者维权缺乏证据。
预付卡的烦恼,欢迎您来说说
针对各类商家发放的预付卡一直以来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多消费者不是遇到商家卷铺盖跑路就是办卡容易退卡难的情况,甚至还有消费者遇到预付卡消费纠纷时由于没时间维权而选择“哑巴吃黄连”自己放弃了。
为此,本报向读者征集关于各类商家预付卡消费纠纷的案例,如果您曾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96709谈谈您的消费经历,我们需要您以亲身经历讲述各种相关的预付卡消费陷阱,以警醒广大读者,本报也会尽力帮您解决困难。
◎专家说法 买卡不要买时间过长的,最好签书面合同
现金消费比办卡消费贵出数倍,使得大多数消费者不得不办理预付费卡;而部分企业生拉硬拽蛊惑消费者办卡,有强制消费之嫌。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赵皎黎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买卡不要买时间过长的,虽然时间越长越便宜,但风险很大。一旦产生损失,则损失部分远远大于能享受到的优惠。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消费习惯和次数,尽量选择时间较短的预付费卡。”
同时,在办理预付费卡时,千万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签订书面合同,就服务项目、服务价格、服务标准、服务时间等做出明确的书面规定。同时,消费者一定要妥善保管消费凭证,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
另外,不少消费卡会注明“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冬认为这只是一个格式条款,法律上并不一定认可此类条款。“如果双方对某一条款有不同解释,一般应按照对格式条款制定者(商家)不利而对消费者有利的解释来界定。如果有些条款排除了消费者的主要权利、减轻了经营者的责任,则会被认定为无效的格式条款。”
(据《第一财经日报》)
从“规范”到“制约”,需要法律护航
专家表示,预付费支付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并没有纳入法律的监管范围,对于发卡单位的资质、发行规模也并没有具体的限制。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曾共同出台了《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对发卡人的售卡总金额、机构资质以及所发放的会员卡应该具有哪些标识都做出了统一规定。但这一办法在2007年11月废止,此后我国就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单项预付费消费卡的管理条例。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但并不涉及单项的预付费消费卡。
针对如何加强对预付费消费卡发行的管理,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建议,可从地方法规和准入制度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制定地方法规规范企业的发卡规则。另一方面,对发卡商家实行登记或备案准入制度,对发卡商家经营规模、注册资金等作出一定规定。(新华)
◎点击外地 上海:美发美容业发预付卡,要先向协会交保证金
早在2009年,针对一些不法商家在预付费消费中设下的种种陷阱,上海美发美容协会就宣布,率先在行业内设立预付式消费卡保证金,为消费者购买预付式消费卡设置一道“防火墙”,企业如果需要发放预付式消费卡,需要向协会交一部分保证金。
上海美发美容协会秘书长张晓玲告诉记者,当时有9家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签约。“由于保证金制度是约束性而非强制性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想要从美容美发行业推广至餐饮、健身等其他行业就更难了。”
日本:发行预付卡实行申报和登记制度
日本在实行预付卡发行的问题上实行申报和登记制度。预付卡发行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发卡单位自家发行,另一种是由第三方发行,可以由不同的加盟商分批分次使用。日本在对这两种发行制度上稍有区别,自家发行实行申报制度,第三方发行实行登记制度。但总之都要实行监督管理,以中央政府机关主导,自律组织为辅。另外,一旦发行者转让、合并,法律规定继承的一方必须全部承继预付券发行者的地位,不能免除自身责任。还有一点是实行了保证金供托制度,发卡单位要提取相应的保证金寄存在相应的机关。 (本报综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