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处名泉旁的银杏树已有千年历史。
本报7月28讯(记者 王光营 实习生 崔文一 夏振斌) “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新发现了100多处泉水。”28日,济南市名泉普查工作队工作人员介绍说。据悉,普查中发现大多数名泉都伴生着名刹古树。
28日上午,记者随普查队来到位于仲宫镇北道沟村西侧山坡上的圣水泉,泉水周边的石栏在长时间的风化下显得有些斑驳陆离,泉池中狴犴兽口中吐出一缕清泉。据村民介绍,此处泉水常年流淌不息,即使在大旱之年也不会干涸,肩负了全村人吃水灌溉的责任。
“你看我身体还算硬朗吧,这可都是泉水的功劳。”北道沟村的崔老太已经85岁高龄,但身体依然非常硬朗。村中共有500多户人家,但80岁高龄的就有六七十人,最长寿的已103岁。
泉池下方的山坡上,矗立着两棵粗壮的银杏树,足有20米高,要五个人才勉强抱得过来。
“这两棵树在隋朝时期就有了,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名泉保护委员会技术处处长田晓东说,这两棵银杏树记载了泉水的历史,银杏树根已扎到圣水泉中。
“在普查过程中,名泉伴名刹古树的情景并不少见。”田晓东表示,泉水附近不仅植被生长茂密,而且还有很多年岁久远的树木。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发现新的泉水。”28日,田晓东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名泉普查活动已经普查泉水600余处,发现《名泉录》外泉水共100余处。
田晓东表示,由于很多泉水没有记载,名泉普查活动采取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将村民的线索作为主要突破口,确保济南的名泉无一遗漏。
田晓东表示,名泉普查要对泉水深度、水况、使用价值、历史文化、居民利用情况以及泉水的景观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然后由专家进行论证是否可以列入《泉水志》中,相信一批新的泉水将会记入书中,成为济南又一张亮眼的名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