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迎竹
黄浦新陈-中国早点
温州市不算大,但它的名气比一线城市大得多也传播得更远。
历史上因人而出名的地方向来都很多,但是因商人而出名的应该不算太多。
“威尼斯商人”因为莎士比亚而流传至今。中国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事因为高阳小说和电视剧而声名大噪,但是他的家乡并没有同样响亮的名气。
但是温州不一样,近代以来,温州和浙江商人借助改革开放的势头,胼手胝足开拓事业,靠着中国大陆最早的家庭作坊式和小工厂模式,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像牙签、打火机、衣服等等,逐步累积财富,这些人也从做工、做厂变成企业家,甚至跨国企业家。
许多研究者从各地商人群体的作风分析,归纳出不同地域的商人经验,像杭商、甬商,当然其他省份也有各自特点。
其中温州商人最大的不同是敢闯,他们很早就在很多遥远的地方,从欧洲到非洲,用简单的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市场。
温州人的财富就是这么累积的。
他们也很灵活,在政策与时代变迁下,他们不断转移自己累积财富、赚取利润的方式,并且以很多浙商都具备的“抱团”意识出发,寻找不同的投资途径。但是这一来,他们也被社会视为投机者,近年来在媒体聚光灯下曝露的房地产、煤矿、农产品价格高涨的因素中,似乎都少不了温州商人的影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