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优惠政策成为方正县中国移动门店吸引顾客的广告。
高速公路方正县入口处,伫立着该县标志:一粒米。据悉,当地出产稻米质量优秀,历代为贡米产地。
9日,方正县城下了一整天的雨。当地电视台反复提醒说,受台风“梅花”的影响,10日方正县城将迎来大雨,局部地区还将会有暴雨。
雨中的中日友好园林已经没人把守,一把锁将大门锁住。对面大片大片的稻田在雨中更显翠绿。
雨中的方正县城,人们依旧忙忙碌碌。女人们打着伞踩着泥泞去买衣服或者去菜市场;男人们开着亮黄色的小三轮在大街上转悠等待打车的客人;交警在一把大伞下指挥着交通,开着桑塔纳的男子不管不顾地在交警旁边逆行……
看起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雨天,看起来“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的争议,并没有改变方正人的日子。不过细问下去,他们心中的不安似乎又浮现出来。一位出租车司机听说,现在有些从方正开往外地的长途车,出发前都要将“方正”二字抹掉,生怕引来什么非议。还有人说,他们还收到了这样的短信:别说你是方正人,小心被打。
深入探访之后记者发现,其实,即使没有名录墙事件,方正人的生活也早已被悄悄改变。
打工潮
在方正县大街上行走,经常可以看到日本语学校
1945年,日本战败后,希望找寻回国途径的日本开拓团民在方正县集结。这次集结至今影响着方正县。一位当地人说,大约在14年之前,方正县就涌动着一股赴日打工潮,“当时家里面和开拓团民有些联系的,都希望去日本挣钱去。”这些打工的人有的就定居在了日本。
孙先生家里和日本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看到周围好多人都去了日本,而且每年都给家汇来一大笔钱,一些人还给父母在家乡盖起了楼房,他也动了去日本打工的心思:“我想去的时候,大约是六七年前,就找中介办呗,说是几万块钱就能给办下来,当时也不管到日本干什么,惟一的想法就是能去就行,后来多方原因没去成。”
孙先生还说,有一些中介还给办日本户籍,主要是面对和开拓团民有些联系的人,“我见过日本的户籍本,黄色的纸,一尺二见方,纸比较粗糙,还可以看到里面的草,上面用毛笔写着这家有几口人什么的,当时我看到的那个户籍本都折叠得快烂掉了。”
去日本打工的风潮催生了一些日本语学校。在方正县大街上行走,经常可以看到日本语学校的招牌。一位当地人说:“你去人家日本打工,那些平假名片假名总得知道一些。”在这位年近60岁的人的记忆中,打工潮兴起后,一些三四十岁的方正人开始“苦读”日本语,“一天到晚地念叨着,你要是不学,到日本后也得学,那边花钱不是更多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