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碑剧”探源:方正女喜嫁日本

时间:2011-08-10 10:53来源: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文汇网 www.yunhepan.com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文汇网报道,据中国青年报报道,7月30日,该县斥资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消息被网民曝光,随即引来一片口诛笔伐。网友随后组成各路“砸碑团”,分头赶赴方正县。8月3日,5名网友往石碑上泼洒大片红漆,把这出“碑剧”推向高潮。

  “你不是来砸碑的吧?”“你是记者?碑的事我不清楚。”面对陆续抵达的外地人,被冠上“汉奸”之名的方正人彷佛成了惊弓之鸟。重重压力之下,方正县政府于8月6日凌晨拆除石碑。

  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在这一立碑风波之前,方正县与日本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当地人而言,日本及日本人的含义远比外界想像的更复杂:他们既是数十年前的侵略者,又是身边习以为常的朋友、亲戚,同时,也代表着某种更富足、优越的现实生活。

  “去日本就是为了赚钱,谁不向往更好的生活呢?”

  “我们这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日本的亲戚。”记者刚抵达方正县,就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据当地媒体报道,方正县在日本的华人华侨近4万人,归侨侨眷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

  记者发现,在当地一份免费派发的杂志上,每期都刊登有许多赴日中介广告。其中有赴日探亲、劳务、留学等信息,但数量最多的是介绍“日本婚姻”。“热心为你介绍日本优秀男士,签证率100%。”其中一个豆腐块大小的广告这样写道。

  “方正姑娘都喜欢嫁去日本,像我这么大岁数的,能娶到媳妇就不错了。”年约35岁的姜师傅抱怨道。为了找到合适的对象,当地男人近年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赴越婚姻”、“柬埔寨新娘”等中介随之兴起。

  一家婚姻中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他嫁去日本的,“每月都有十几个人”。相亲时,女方先把照片发给男方,男方挑选喜欢的对象进行网络视频沟通,双方确认后男方便从日本来到方正县,“见父母,摆酒,拍结婚照”。

  事实上,在这个距离哈尔滨市180公里的小县城里,中日婚姻并不是一时的流行,而是一段特殊的历史相关。

  据新华社报道,为了进行移民侵略,自1933年至1945年年底,日本向中国东北先后派出860个开拓团,33万开拓团团民以无偿强占或低价收购的方式掠夺中国土地,大量中国农民因此流离失所。

  日本战败后,开拓团团民开始大逃亡,其时方正县是他们取道回国前的一个聚集地。该县文史资料工作室出版的《方正侨乡史话》记载,截至1945年11月,约有一万名开拓团团民滞留在方正县,其中约5000人死亡,存活下来的人大多是妇女和孤儿。方正县的老百姓随后收留了这些日本妇女和遗孤。他们有的被作为子女收养,有的与当地男人组建了家庭。

  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原本散落山头的开拓团团民尸骨被安葬在距离县中心七八公里的日本人公墓中。此后,这一公墓附近又修建了纪念陈列馆以及由日本遗孤出资的中国养父母公墓等,逐渐发展成中日友好园林,并于1999年被确认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些当年在大逃亡中存活下来的开拓团团民,自始至终在方正县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着鲜活的角色。

  据方正县华侨商会会长张凤江介绍,1972年中日邦交日常化后,当年的遗孤开始陆续返国,随后又把自己的中国亲属介绍去日本,自此打开了方正县人的出国大门。

  方正县吉利村的一个村民透露,当地中日婚姻的介绍费“至少得四五万”,“办假结婚要十多万”。通常,“二十多岁的姑娘嫁给四五十岁的人”。尽管如此,为了嫁去日本,很多人不惜举债支付中介费,或与原本的丈夫离婚。

  “去日本就是为了赚钱啊,谁不向往更好的生活呢?”一个村民说,即使嫁去日本后从事较为底层的工作,“一个月也能赚一万,自己省吃俭用能存六七千”,在这个“靠农业、厂子少”的小县城,这样的收入非常诱人。

  张凤江告诉记者,凭藉着数量庞大的旅日人口,方正县人的存款在过去几年快速增加。2009年,方正县存款余额达到37.2亿元,其中80%是华人华侨存款。那一年,在日本的3.5万方正县人年劳务创收达40亿元。而到了今年,方正县存款余额在全国2861个县中排名第三,达到48亿元。

  “每当日元汇率上升的时候,方正县县中心的银行就会排起长龙,人们纷纷前往抛售日元。”方正县一位日语老师告诉记者。

  “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基本上都是侨资”

  在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语老师看来,“这儿的女人去日本,已经达到了癫狂状态”。可即便在当地,人们对这一现象也不无争议。

  今年年初,一些当地网友曾在百度的方正县吧讨论这一话题。有人认为,“嫁日本人的真给中国人丢脸”,有人解释说,“这都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去的日本”,还有人开始反思,“去日本的人多了,能不能帮助方正发展经济”。

  不过,对于方正县的决策者而言,来自日本的大量侨资对该县经济显然非常有利。

  根据方正县政府发布的《方正县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该报告指出,这是因为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近3000名“有足够消费能力和购买力”的华侨返县。

  实际上,早在2006年年初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方正县已确立打造“第一侨乡”的战略目标。

  该规划指出,方正县须发挥“北方内陆侨乡”优势,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县外以及日、韩、俄等国家转移”,使之成为“富民利县”的重要途径。

  尽管在此次风波中,方正县否认为日本开拓团立碑是为了吸引投资,但其官方文件显示,开拓团碑所在的中日友好园林及其中的日本人公墓,是该县建设“侨乡”的重要一环。

  这份规划还强调,为了加大“侨乡”宣传力度,必须凸显“日本人公墓”的特殊内涵,展示弘扬方正人民“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方正侨乡史话》,不少日本团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为日本人公墓捐资。该书列举说,1995年2月,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向方正捐赠1.9万美元作为“日本人公墓管理资金”,同时对方正县人民政府和方正县医院捐资1000万日元。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日本时曾提及方正县的日本人公墓。在今年4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方正县政府特别指出这点,并强调“如果抓住机遇,积极谋划,方正侨乡资源就很可能成为日本政府、民间资金为改善中日关系而进行投资的平台”。

  在县政府大打“侨牌”之下,侨资开始源源不绝地流入方正。2009年,方正县侨资企业共有21家,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3家。到了今年,侨资企业的数量已近40家。

  眼下,该县的城北区域已逐渐形成一片“华侨特色区”。这儿建有一条日式风情步行街,大片日式别墅,近期投入使用的两间豪华酒店名称也都带有日本文化的影子:福都大酒店与长福宫大酒店。

  “方正县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基本上是侨资。”张凤江说。由于岳母为日本遗孤,张凤江曾随妻子定居日本15年,并在东大阪市经营餐饮业。他于去年返回家乡投资房地产,并在同年8月创立方正县华侨商会。

  去年9月底,方正县华侨商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侨乡形象工程建设调研报告》。该报告详细规划了如何建设“侨乡形象”,包括主要街道两侧楼房要有日本文化的影子,城市马路两边要栽种樱花树,凡是有文字的牌匾、指示牌、宣传牌,都要书写中日两国文字等等。

  记者观察到,方正县绝大部分商店招牌的右下角标有日文。当地商家告诉记者,“这是政府规定,几年前就开始了”,“不弄上日文,就拿不到营业执照”。还有商家表示,如私自挂上未标明日文的牌匾,“要罚3000块”。

  “那些日文到底给谁看呢?80%的翻译都有问题,可笑死了。”一个曾经留学日本的方正县日语老师说。

  而在该县主路同安路的一段,大约两公里的道路两旁都种满了樱花树。“这是去年秋天种上的,不过一半都死了。”路边的工人介绍说。

  然而,这些似乎并未影响旅日华侨返乡投资的热情。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华侨告诉记者,他一周前刚从日本回到方正县,打算投资房地产。当前,方正县的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附近的县城,市中心的住宅每平米售价将近3000元。

  “现在,就连南方的房地产开发商都瞅准了这块地。”这位华侨说,他回来后发现方正县的地基本上已被规划,六七个住宅小区将要在今年落成。

  不过,更影响这位华侨心情的,是近来的立碑风波。作为一名日本遗孤的后代,他承认自己心里“很矛盾”。“这历史的事情,不好说。”琢磨良久,他才说出这么一句。

  “跟别人说我是方正县的,会挨揍?”

  然而,对于方正县政府为日本开拓团亡者立碑一事,虚拟世界里的观点却没那么“矛盾”。

  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消息开始在微博上流传。一天之内,该微博就被转发8.1万次,评论达1.8万条。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县城迅速与“媚日”、“汉奸”、“叛徒”等关键词画上等号,中日关系这一敏感话题再次触动中国网民的敏感神经。

  8月3日,方正县政府注册官方微博。方正县政府外事办主任王伟新解释说,该县新建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与中国养父母名录是“经过国务院与外交部批准的”,而立碑的原因是为了“警示和教育后人更加痛切地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然而网民的愤怒并没有因此平息。就在当晚,虚拟世界的舆论进一步升级为实际行动。5名网友带上两桶油漆和3把锤子,直奔方正县,往石碑上泼红漆,并大力敲凿石碑。

  网民的行动迅速引来各方回应。8月5日,日本驻沈阳领事馆表示,建碑是方正县政府的行为,与日本政府无关,日方从未为建碑提供资金或亡者名单。据了解,7月28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和副领事秋山普纪曾前往参观“日本开拓团团民亡者名录墓碑”,但领事馆强调此行并非专为参拜而去。

  8月6日早上,曾陪同日本领事参观的张凤江也在方正县华侨商会网站上发表声明,表示“可以我全家人的身体、名誉和生命保证”,华侨商会“没有参加日本墓碑的承包设计及建设”。

  而在8月6日凌晨,方正县政府已经连夜对墓碑进行了“处理”。当天早上,记者在大门敞开的中日友好园林内发现,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录墙了然无迹,原本竖碑的地上只留下一堆碎石子。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看到有人把开拓团的石碑拆除后就地掩埋。

  “这当然得有个交代!凭什么给日本人建碑呢,这不是讨好日本人吗?”与大多数网民一样,方正县出租车司机李师傅非常愤怒。他特地带记者去参观了方正县当地的烈士陵园与苏联红军烈士墓。与日本人公墓相比,这两处杂草丛生的陵墓显得非常破败。

  从来不上网的李师傅并不知道,一些网民已将方正县人骂作“汉奸”,而方正县政府拆除石碑的行为也被理解为“正义的胜利”。

  不过,在一片骂声中,另一种声音并没有缺失。在微博上,法学家于浩成号召大家“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盲目蠢动”。在8月8日的社论中,《联合早报》提醒国民警惕极端民族主义,指出开拓团碑风波“似乎昭示着中国民族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官方难以驾驭的境地,这是很危险的”。

  8月8日早上,中国青年报记者前往县政府办公室,试图进行采访,但被告知方正县政府目前只接受中央电视台与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我们也希望作出解释,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网友或许需要冷静一段时间。”方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郁风华对记者说,“中央宣传部与外交部也要求我们低调。”

  对于方正县的老百姓来说,眼下最关心的是立碑风波“啥时能过去”。“听说现在出去跟别人说我是方正县的,会被骂成汉奸,会挨揍,是不是?”一个方正县人诚惶诚恐地问记者。

相关阅读
  • 孙中山和他的《实业计划》
  • 日本学者反思九一八事变:党派之争是重要原因
  • 方正县向日本输送劳动力和新娘 打造旅日侨乡
  • 方正县烈士陵园破败不堪 居民不满给日本立碑

    • 上一篇:美欧国债金融海啸3不同 拯救还看G20
      下一篇:卡恩性侵案 女工民事诉讼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