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急需一笔资金来推广专利技术,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机制木炭这种新产品带来的低碳生活。”第二届济宁银行杯全市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获得者、济宁瑞利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瑞对记者说。
身为“80后”的张瑞,在众多同龄人还在为梦想打拼的时候,已经拥有了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随着事业的扩张,张瑞有了新的梦想,但资金缺口却让这位极富创新意识的青年一度陷入焦躁不安的境地。令人欣喜的是,我市正在着力构建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张瑞所在的这类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金融的相关服务,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强大的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金融是经济发展第一推助力,将科技和金融高度融合,使之为生产力加速、为产业升级加力,是经济发展的潮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科技长入经济、推助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由于科技和金融融入度不高,资金短缺仍然是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制约瓶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科技金融作为当前济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联姻”。市政府首次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工作的意见》,市长梅永红亲自挂帅,成立了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科技金融发展中的新问题,会商解决方案,协调推进实施。注册成立了山东科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引进了最早到中国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以色列英飞尼迪股权基金管理集团,成立了济宁英飞尼迪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济宁银行、浦发银行济宁支行、济宁兴业担保有限公司、济宁银联担保有限公司等分别签订了济宁市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构建科技、财政、银行、担保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科技金融工作蓬勃兴起,捷报频传。今年3月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率领济宁市科技金融代表团赴以色列等中东三国考察访问,促成了第一家国际科技金融投资集团——以色列英飞尼迪股权投资集团落户济宁。6月17日,济宁银行科技支行揭牌,科技银行的设立,标志着金融信贷模式的创新,将给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质押贷款带来快捷方便的服务,助推中小企业的发展。同一天,由科技界、金融界,以及从事科技金融工作,热心于科技创新和实践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科技金融促进会在济宁成立,60家科技企业成为首批会员,为团结科技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科技资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掀开了新的一页。
省内第一家与国外投资机构合作、省内第一家科技银行揭牌、省内第一家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省内第一家与北京创投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个个“第一”,不仅表明了我市科技与金融的牵手融合在省内开始发力“领跑”,更昭示着市委、市政府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战略转型的坚强决心。
巨大的魅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挥科技金融的作用,推动科技企业与投资机构进行战略合作,支持企业走上市融资的路子,不仅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还能给企业在发展理念、市场信息、规范管理等方面带来‘超值收益’,给企业的跨越发展打开崭新的通道,也将积极促进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下转A4版)
(上接A1版)市科技局局长贺永红这样阐释科技金融联姻的作用。据了解,我市目前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7家,但上市企业却只有6家,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也与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距甚远。
“上市对企业而言,是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产业经济如果不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斌在谈起公司上市时说。作为曲阜市首批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圣阳股份于2011年5月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场,成为曲阜第一家、我市第六家上市企业。
在没有上市之前,圣阳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战略规划都掣肘于资金短缺。而企业上市融资后的第一个大手笔则让当地企业称羡不已:投资1000万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投资600万提升管理平台建设——这对单纯依靠自身滚动积累发展的企业是难以想象的。
山东卡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替代进口的高端特种润滑油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唯一同时获得国家贸促会资质认可和国家军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产品覆盖20多个系列、千余个品种,拥有遍布全国千余家经销商和数百家大客户的战略拓展型销售网络,建有国家级实验室、智能化车间,常年外聘一批国内资深专家、教授作为企业技术智囊团;所获专利中,仅发明专利就占到80%,多次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建设;多个成果被国家机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和先进水平,填补世界空白,获国家劳动部科技攻关一等奖;公司还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0、瑞士SGS认证等国内外多个认证。该有的似乎都有了,当济宁英飞尼迪投资公司走进卡松时,卡松人并没有特别的感受。随着和投资者的深入接触,随济宁市科技金融代表团到以色列等国进行访问,并考察了有关企业及研发机构后,董事长赵之玉非常震撼,坚定了他对接国外先进研发技术,借助上市融资快速发展的决心。在以色列考察期间,赵之玉便与英飞尼迪投资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回国后三个月的时间,达成正式投资协议,济宁市创业投资基金参股投资的第一笔5000万元的资金已下单投资了。融资后的卡松科技像一只羽化的蝴蝶,脱去了资金束缚的外壳,明确了快速发展的方向,开始在新一轮创新发展的空间里翩飞。它的振翅起舞,为众多企业演示着资本运作的迷人前景。
无限的张力
随着我市科技金融工作局面的打开,不仅以色列英非尼迪投资集团来了,国内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也来了,一时间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盈富泰克投资公司、中富投资集团等30余家创投公司云集济宁。5月份,又有两家投资公司与市政府签约建立了两只基金,济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达到6亿元,40多家企业正在与创投洽谈和推进合作。
位于兖州市的山东大丰机械是我国联合收割机骨干企业,4月份,他们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三大农机巨头之一的美国爱科集团合作,借助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注册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据大丰机械董事长徐祥谦介绍,双方合作后,将规划建设国内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农机产业园,把兖州打造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农机基地。新公司将在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跻身世界同行业前三强。
为推动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成效,我市不断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引进了6家以两院院士、海归博士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团队,同时与国内的大院大所和著名高校进行合作,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成果。
在兖矿集团东滩煤矿,记者亲眼见证了一次利用“不用电的电话”进行的通话。虽然通话一方的井下应急避难室与地面控制中心相距5公里,但声音非常清晰。这套光纤煤矿应急信息及无源通信系统,对煤矿应急救援和日常安全检验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省科技厅将这一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给予100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目前兖矿集团正联合山东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共同实现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的产业化。
一项项合作的实现,一个个梦想的落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金融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成1至2家科技型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新增10家以上在我市注册的专业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力争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成功上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