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年之隔,一场感冒让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后金小区的金永吃惊不小:“以前到镇卫生院看感冒要六七十元,现在只要20多元。”同样让金永惊讶的是,近来母亲住院半个月,每天的医药费竟然也只需20多元。
让金永这样的普通百姓受惠的,是山东省在2010年3月启动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金永常去的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中心卫生院是山东省首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之一。2011年1月18日,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按国家要求规范开展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的省份。
在这场改革中,药价虚高这一顽症的根除与治理,逐渐倒逼基层医生及基层医院回归角色本位。
改革从基层医院的抵触中开始
出乎山东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处处长马立新预料的是,以惠民为初衷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开始时竟推行得如此艰难。
这位曾在乡镇医院管理岗位上工作过的女处长深知基层医疗机构的痼疾:以药养医现象严重,人员流动性大,医务人才匮乏。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省医改办党委副书记张士新多地调研后发现,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前,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率平均高达60%,这意味着医院收入的60%来自药品销售。
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大处方没有了,基层医院靠什么养活自己?如何改变医生的用药习惯?如何平衡基层医生收入,以调动其积极性?
“可以说,改革是从基层医院的抵触中开始的。”马立新称。
开惯了大处方的基层医生们,再去开这些“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基本药物,“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思东介绍,基本药物正因其价格低廉,早已被基层医院弃置一旁。
据该院内科主任王绍辉介绍,之前药品一般加价15%,自己的收入几乎一半来源于此。如今,在这所医院,大处方已难觅踪迹。除特殊用药外,已全部使用基本药物,药品降价幅度达51%。之前穿梭于各个医务室的医药代表现在消失殆尽。
马桥西圆村74岁的村民袁聿峰是内科的“老病号”。这段时间他因脑梗塞、糖尿病等再度入院治疗,王绍辉是其主治医生。
中国青年报记者拿到一份王绍辉给他开的每日药单,上面全部是基本药物,记者到收费处一算,袁聿峰每日的药物总花费在10元左右。而据袁聿峰的女儿袁秀敏介绍,之前父亲住院时,每日开销均在一两百元左右。
药价便宜的背后还有一系列的政策变化:山东省基本药物已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0%;在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不低于85%。
令人惊讶的是,取消药品加成后,王绍辉的工资不降反增。不到一年时间,他的工资先后提了两次,共500元,目前为3000多元。在王绍辉看来,这份与“卖药”无关的收入,让自己的医务人员角色更为纯粹,也让自己更加专注于提高诊疗水平。
增加的收入何来?院长张思东介绍,目前该院所有医生实行绩效工资制,收入由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组成,而后者取决于服务质量和数量。与2010年上半年相比,王绍辉所在内科病人增加了100人左右,整所医院门诊病人比去年增加了12%。
除了业务收入的增长,2011年政府给这所医院补贴122万元,补贴下辖21个一体化村卫生室37万元,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山东省进一步建立健全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依相关规定,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等渠道补偿,相关经费投入责任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此外,增加对基层医院及人员的绩效考核,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政府补助资金分配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