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内涝频发城市屡陷水城窘境专家吁城建须上下同抓

时间:2011-08-15 15:33来源:中国新闻网 www.yunhepan.com

  2011年7月18日,南京遭遇强暴雨袭击,城区的许多主干道变成一片汪洋,交通出现严重堵塞,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图为南京龙蹯路上一排水口处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柳一凡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8月15日电 (肖媛媛)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倍受关注,特别是今年入夏以来,武汉、广州、北京、西安等城市屡遭暴雨洗礼,城市排涝能力几经考验。“去武汉看海”、“到杭州观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铁赏水帘洞景”、京城“新八景”……网民的戏谑表面上折射出城市排涝系统的“力不从心”,却也暴露了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理念偏差。专家呼吁,决策者须在城市建设理念、政绩观念上有所转变,“上下一起建,上下一起管,这才叫建城市”。

  暴雨后城市内涝频现

  入夏以来,雷雨天气频繁光顾,武汉、广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屡陷“水城”窘境。

  据媒体报道,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351个城市进行了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江西建设厅某官员表示,城市排涝规划建设存在限量,应当允许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时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扩张、人口规模扩大,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很多城市历史欠账严重。

  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目前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仅有 4%投入到排水系统维护;养护维修资金90%依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按标准进行定期养护维护。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浙江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姚昭晖指出,“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此话直指,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成为城市排涝作用发挥的一大掣肘。

  “最大的病根在于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重地表、轻地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强调,这一现状折射出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一些地方多以经济增速作为衡量城市发展、干部绩效考核的标准,因此对这些花费多却看不见、用得少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时,真正下力气做的便少之又少。

  内涝折射理念观念偏差

  城市内涝频繁发生暴露了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不堪重负”等表象问题,更折射出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权责交叉致整治难收成效等实质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所长谢映霞表示,相关部门应对城市建设进行深刻反省,城建不是只建表面。她坦言,城市建设中地面的光鲜亮丽,虽也由老百姓享用,也可以愉悦大家,但是不排除政绩的成分在里面,而地下设施则确确实实是在为老百姓服务,“地下设施是一个良心工程,真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

  据了解,中国目前没有形成完善的地下排水网络,存在多方面原因,如资金不足、规划欠缺,以及地下管网的管理部门门类繁多、各司其职等,都是制约地下排水网络建设的因素。

  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重光还进一步指出,城市地下系统建设属公益性质,难以盈利,很难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地下建设完全需要政府投入,但各地投入又都不够。”

  城市内涝是“系统性疾病”,涉及规划、交通、水利、气象等诸多部门。只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才能形成合力。而要把排水蓄水结合起来,要有更多的资金、技术投入,同样离不开具体执行部门的通力协作。

  有评论指出,在破解城市内涝顽疾的道路上,最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那颗为城市繁荣、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政绩观的转变,同样需要制度推动,改变唯GDP的考核方式,让做好地下管网这样的“隐形工程”变成“显性政绩”,才能给城市管理者的政绩冲动找到合理的出口。

  城市治水可借鉴成功经验

  “如果在城市系统规划上缺乏整体考虑,单纯依靠排水管道排涝,并不能根治城市水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表示,城市治水理念必须要有大的调整。

  “城市治水当务之急是明确职责、整合力量、认清城市水患的风险分布特性与演变趋向,在提高排涝标准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恢复与增强必要的雨洪调蓄与渗透功能,尽快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程晓陶称。

  对此,诸多水利、城市规划专家主张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排水或利用雨洪经验,如进一步发展地下蓄水、排水系统,建设跟硬化地面配套的透水地面和存水设施,发展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地下车库和地下交通、在地面铺设透水材料和修建储水设备等以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压力等。

  诸如,法国巴黎建有总长2300多公里的地下管道,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这些下水道纵横交错,排水通畅,管径宽绰,足够倾盆大雨迅速排空。在德国柏林,庞大而精密的下水道系统密如蛛网,下水管道长度约9500公里;通过可分离系统,雨水和污水分别被导入两个排水系统。雨水直接排入城市周边的河流和湖泊,而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则通过废水管道送至排水站,再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江西赣州的福寿沟是900多年前建造的排水沟渠,如今依然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再如,在青岛市,100多年前德国人规划设计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让青岛远离内涝的隐患。

  如今,城市内涝舆论纷扰,中国诸多受水涝侵害的省市也开始着手落实具体措施。如,武汉问责水务系统官员,郑州市政再投入十亿应对逢雨必淹,北京通过改造排水泵站和挖掘地下蓄水池等举措缓解路面积水等……然而,城市内涝积弊非腠理之疾,责在排水系统,根源却在城市建设,部分城市治水之策难触根本,成效最终能得几分还需实践给以证明。

相关阅读

    上一篇:HTC Vigor或将成为首款Beats音效手机
    下一篇:中国土地日趋贫瘠收益低致农民丧失种田积极性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