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中国土地日趋贫瘠收益低致农民丧失种田积极性

时间:2011-08-15 15:34来源:半月谈 www.yunhepan.com

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

  编者按:近年来,半月谈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来信,讲述对于土地变化的感受:“过去,我们种的地,多肥啊,犁出来的土黑黝黝的,就像能冒出油来,现在这样的地到哪找去?地是越种越黄,越种越瘦……”“同样的一块地,10年前浇一次水能保持20天,现在浇一次水只能保持一星期,土壤的保墒性、透气性越来越差,保存水分的空间越来越小……”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这些年来,土地的质量每况愈下。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漫灌、浅耕等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使土地越来越板结,越来越瘦弱。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效益相对低下的大环境下,农民与土地之间情感疏离、投入减少,更把土地置于被漠视的境地。

  然而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人类不可能不依靠土地生存。本期专题带您一起关注土地,关心她的痛痒,倾听她的呼声。(《半月谈》2011年第15期)

  越种越瘦的土地

  25日下午,山东省济阳县高槐村的几名老农围坐在河边的树阴下唠闲话。弄明白了记者的采访内容后,几名老农一起感叹:“现在的地,那是大不如前了!”

  这个村庄地处黄河沿岸,有800多口人,800多亩地。记者驱车在村周围实地看了看,目前种植的主要是玉米,间或有一些花生、豆类作物。

  57岁的孙军华说:“我们这里过去是沙土地,特别适合种地瓜和花生,是周边出了名的地瓜窝子,长出来的地瓜又大又光溜,大的能有三四斤重。但是现在不行了,村里10多年没人种过地瓜了。现在地瓜价格这么好,村民都想种,但是谁也不敢种。”

  “怎么会这样呢?”记者问。

  孙军华摇摇头:“这些年土质变了,过去暄暄活活的地现在板结得刚刚的,太硬了,地瓜种下去,不仅长不大,还窟窟窿窿的,不光滑。”

  几名老农带着记者来到河对面的玉米地里,55岁的艾传水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里挖,挖了10多公分深,这根拇指粗细的树枝已经断了4次。“你看有多硬,要是放在20多年前,光用手都能挖二三十公分。以前翻出来的土疙瘩,用手一捏就碎,现在得用脚跺。”

  艾传水说:“以前的地不光暄,颜色也深,发黑,农民就比喻说肥得流油,给人的感觉是很有劲儿。你再看现在,地发黄发白,这就跟病人一样,脸色不好,一看就知道不健康。”

  老农们回忆,以前的地里,蚯蚓、瓢虫等益虫到处都是,现在哪里还找得到这些东西?“这就是说地太‘干净’了!干净得连虫子都不生了!”孙军华补充说。

  在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北,情况也不容乐观。按照九等耕地分类法,湖北5000万亩常耕地中,以前一、二等地面积超过60%,耕地总体质量处在全国前列,为粮食丰产打下了基础,不愧自古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然而,天赋的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湖北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研究员梁华东出示的一张“土壤调查和地力评价”图表,直观地反映出湖北耕地面临的危机。这张图表显示,目前湖北的耕地中,年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仅占26.1%,中低产田占73.9%。对比30年前的数据,高产的一等地面积减少了28.14%;而劣质耕地面积则快速增加,六等地增加了两倍多。

  数据是单调的,但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众多辛勤农户眼睁睁看着赖以生存的土地日益退化乃至废弃,那些痛苦是有温度的,是真实可感的。

  在湖北宣恩县晓关乡张官村,村民陈万富告诉记者,他家的耕地10年前还比较肥沃,什么都可以种。但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现在只能种点好活的洋芋,然后套作点玉米。即使这样,洋芋的病害也非常严重,玉米则连续几年都出现白叶病,产量逐年降低。他家邻居的地比他的还要差,先死烟叶,后死玉米,现在连洋芋也长不活了,只能弃耕撂荒。

  当地农技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土壤酸化带来的恶果。2010年,农业部门曾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宣恩县采集了3070个地块的样品,发现当地土壤PH值平均达到5.5,其中PH值小于4.5的强酸性土壤样品239个,占样品总量的7.79%。这表明部分地块酸化严重,已不适宜一般农作物的生长。

  “如果现在的土地不如过去,为什么现在的亩产水平还要高呢?”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农民们反映,“要说地本身,现在肯定是质量下降了,但现在有化肥呀,庄稼靠化肥拿着长呢!”

  此言不虚。记者每年在春耕时节,都要到产粮大县了解农资市场情况,看着小山似的化肥垛,还有一车车往家拉化肥的农民,就一次次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密植”“大垄双行”等不少增产耕作方式,都是建立在大水大肥(化肥)基础上的。

  对化肥的依赖,还使得传统的能培肥地力的农家肥快速淡出了农民的视野。

  在吉林省农村,发展出不少养猪养鸡专业村屯。农民们腰包鼓了,村子却脏了。在这些村屯,大量的动物粪便像小山一样堆在路边、地里。尽管人人熟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谚语,这些上好的堆得到处都是的农家肥,却几乎无人愿意利用。

  “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种‘卫生田’,只给土地施化肥,这样干净、省事。”吉林省九台市一位农民告诉记者。

  可是,没有了农家肥的滋养,耕地地力更无法维持,下降很快,如目前东北黑土区耕层有机质含量就正以平均每年0.08%的速度下降。

  土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单纯的耕地数量红线,是无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梁华东说:“土地质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0年前,湖北的肥料、粮食投入产出比为1︰5,即投入1块钱的肥料可以增产5块钱的粮食。但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到1︰1甚至更低。这一变化,除价格因素影响外,也显示出地力持续下降的现实。同时表明,农业产值不再因为化肥用量增加而线性上升,原有的单纯靠化肥增产的路子必须改变。”

相关阅读
  • 国办发文减轻农民负担:严禁用罚款方式管理村务
  • 广东人社厅用异地务工人员取代农民工称谓
  • 北京医保将打破户籍限制 农民工参保看齐城镇职工
  • 小人物的飞天梦:沈阳58岁农民自制客机
  • 中国有意取消农民工称谓 让外来工参与社区建设
  • 农民工欠薪总体下降 官员称欠薪入罪待细化
  • 集体土地征收明年立法 温家宝强调提高农民收益
  • 农民工裸体求助称不怕丢面子怕饿死没人埋

    • 上一篇:内涝频发城市屡陷水城窘境专家吁城建须上下同抓
      下一篇:已婚士官假日回家住宿情况调查:管理教育存空档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