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在山东济宁城区太白楼路的东西两端,东跨洸府河大桥(东大桥)和西跨梁济运河大桥(西大桥)正式通车,当日一早,本报记者分别来到两座桥上,见证首拨市民通过大桥的历史时刻。
当日上午7点左右,记者驱车缓缓从太白楼路自西向东驶上东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白色门形双塔,汽车行驶在双向六车道的宽敞的桥上,视野感觉格外宽阔。在东大桥的中间位置翘首远望,远方的景色一览无余,新大桥与洸府河上北侧的凯赛大桥相互映衬,显得巍峨壮观。
从东向西,1831米的长度,整个桥梁如一道飞虹横跨在洸府河上。如今,崭新的东大桥已正式开始履行属于它的职责,也随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客人”。他们或驾车、或骑车,从东西两方向驶上新大桥,他们的脸上大都写满了新奇、惊喜,东大桥的顺利贯通将深深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出行,时间的缩短,空间的拉近,对于行驶在路上的人们,这是最实实在在的事情。
从太白楼路的最西端走上梁济运河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当然是那个高高的独柱斜塔,在两侧一根根钢索的衬托下,犹如一座巨大的竖琴被放置在京杭大运河之上。而从滨河大道上放眼远望,这座大桥又像极了一艘正扬帆远航的帆船,正乘风破浪往前行驶。
沿着大桥与太白楼路相接的引桥步行而上,能看到桥的北侧有一个自动测速仪,在道路上一辆辆汽车经过时,仪器上显示的数字也不停变化,提示着司机师傅把车速控制在60公里/时以内的限速范围。在大桥与滨湖大道交叉处,一座步行楼梯旋转向下,市民能非常方便地从桥上走到大运河岸边。站在主桥的最高点处,往东可俯瞰整个西城区,将视线转向北和南面时,一条玉带似的大运河尽收眼底,微风吹过,于高处凭栏观景,别有一番乐趣。
大桥的正式通车直接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将济宁城区与北湖新区、嘉祥县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大运河东西两侧地区沟通的主要通道,更加优化了路网结构以及提高区域公路的通行能力,并拉动济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
“东拓、西跨、南联、北延”
近年来,济宁提出了“东拓、西跨、南联、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东拓是向东拓展东城区,西跨是指向西跨过梁济运河,南联是向南联接小北湖,北延是向北延伸开发城北片区,跨河道矿区大范围展开城市空间布局。在现有城市外环路的基础上规划论证新的大外环,围绕五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全市旅游快速干道体系,沿运河和微山湖西岸规划建设贯通南北的滨湖大道,在更大范围内拉开济宁市区的道路框架。加快修复运河济宁段重要建筑古迹和景点,搞好市区内沿河生态和景观创意开发,加大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形成城水相依、双河抱湖、河湖一体、碧水灵动的水城风貌,重现济宁运河之都风采。
“济兖邹曲嘉”: 近年来,济宁提出了打造“济兖邹曲嘉”都市圈的发展思路。目前,独具特色的济宁组群结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济宁城区、兖州、曲阜、邹城、嘉祥五大板块建成区面积167.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5万人。下一步,济宁将按照“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在济宁城区内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实施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济宁城区、兖州、邹城、曲阜、嘉祥组群发展,加快一体化建设进程,构建都市区方便快捷的“半小时核心圈”,努力打造牵动鲁南经济带、辐射淮海经济区的组群式区域大城市。(马辉 刘守善)
还有两座大桥也快通车了
15日,太白楼路东跨洸府河大桥与西跨梁济运河大桥正式通车,为城市“东拓西跨”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城区目前尚未通车的还有另外两座大桥,分别是运河路高架桥与运河之都特大桥(原八里庙大桥),当日,记者对这两座大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
运河路高架桥已具备通车条件
位于老洋桥南侧的运河路高架桥,是济宁市2009年重点城建工程之一,也是济宁市首座、目前唯一一座高架桥,现在已经完工并具备了通车条件,主管部门正组织专家对大桥进行验收。运河路高架桥通车后,将成为济宁市的又一个标志性景观建筑,并大大改善济宁城区南部交通状况,促进西南片区与北湖度假区一体化发展进程。
济宁运河路高架桥位于市区南部,北起车站西路的老洋桥,经过老运河、济菏铁路等,南至南二路附近,接通运河路和北湖中路,桥长1125米,主桥宽19.5米,双向四车道,桥形为矮塔斜拉桥+连续桥,采用BT模式运作,由北京城建集团承建。在设计之初,运河路高架桥便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总体设计满足功能要求,结构设计安全可靠,外观造型新颖美观,并与城市整体规划、自然环境相协调,传承城市自然风貌与运河文化,以人为本。
据介绍,运河路高架桥项目部于2008年12月正式进场,于2009年3月14日正式开工,桥梁上部结构于2010年8月5日正式合龙,当年9月6日完成桥梁部分沥青混凝土铺装。现在,道路交通线、照明景观系统、南北引道等均已完工,具备了通车条件。据项目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主管部门正组织专家对高架桥进行竣工验收。
运河路高架桥工程是济宁城区实施“南联”的牵动性项目,将与共青团路、运河路、北湖中路形成又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对改善城区南部交通状况,促进城西南片区与北湖度假区一体化进程将起到积极作用。
运河之都特大桥有望年内通车
运河之都特大桥属翻建工程,其前身为八里庙运河大桥,原名济宁市跃进大桥,位于济宁市城区的西南部,东西横跨梁济运河,是连通运河两侧地区的重要枢纽。目前,运河之都特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年内有望实现通车。
八里庙大桥始建于1959年,有“济宁运河第一桥”的美誉,老桥为钢筋混凝土薄壁式连续桥梁。大桥共3孔,全长134.1米,高19.9米,桥面宽13米,为当时市中区境内最大的桥梁。根据济宁市2009年重点城建项目任务分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济宁市实施了翻建八里庙运河大桥工程,该工程由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承办,并成立了车站西路运河大桥项目指挥部,按照“安全、美观、经济、实用”的总体要求,完成了大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等工作。
新的大桥集城市交通和城市景观于一体,拆除原危旧老桥,在原址新建一座运河大桥(命名为“运河之都特大桥”),桥型方案经市规委会审批采用“双索面双塔自锚式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项目起点位于车站西路八里庙西岸原有道路,通过路堤起坡,以桥梁方式跨越西岸大堤、梁济运河,止于滨湖路,与滨湖路T形平交,全长530米,其中大桥全长396米,接线路堤长134米。主桥为自锚式悬索,桥宽37.5米。采用双向六车道,另加两侧3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和2米宽的人行道,工程于2009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有望今年建成通车。(刘守善 马辉)
城区四条公交调整运营线路
随着太白楼路东、西两座大桥的正式通车,济宁城区四条公交运营线路也随即进行了调整。从15日开始,调整后的1路、26路两条公交运营线路西延3公里,5路及25路不再进入洸河路,从济安桥路直接经太白楼路进入105国道。
济宁市公交公司营调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座大桥通车后,首批对1路、5路、25路、26路四条公交运营线路进行了调整。1路公交目前在东部始发站点不变的基础上,运营路线向西延伸约3公里,将终点站由原来的佳丽日化站更改为豪德商贸城。26路公交始发站点,则由原来新华路上的鲁抗家园站点向西延伸3公里左右,变更为豪德商贸城。
从15日开始,5路、25路将不再绕行洸河路,直接经济安桥路到达太白楼路至105国道。 (李蕊)
纵深
两桥贯通将带动区域经济崛起
“东大桥的开通,将使得任城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任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铮告诉记者,目前,开发区设有创业中心、山推工业园、外商投资工业园、机械加工工业园、石油化工工业园、服装生产加工工业园、食品加工工业园,规划占地面积5.98平方公里。大桥贯通,这些产业园与城区的距离更近了,联系更加密切,也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城区发达的服务业配套设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崛起。
“西大桥的贯通不仅仅方便了周边广大群众的出行,而且将加快济宁城市西跨进程。”济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为敬告诉记者,当前,区域内济宁豪德商贸物流城一期工程、美恒汽博城汽配城项目今年四季度就可实现对外试营业,长江资产冷链物流项目即将动工建设,沿105国道(西外环)打造的现代商贸产业物流带已初具雏形。“西大桥的贯通,对招商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会带动周边人流、物流、资金流向西聚集。”王为敬告诉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