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宁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开始申报。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2个县(市、区)已全部纳入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国家试点。10月底前,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就可以领到养老金了。
条件:年满16周岁且非从业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必须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这样规定主要考虑到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构建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差别的制度平台,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参保需要。
另据介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强制性的,有单位缴费,缴费多,待遇相对较高;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自愿参保,缴费少,有政府补贴,待遇水平相对较低。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灵活就业人员既可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我市增加了4个档次
与新农保制度相比,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没有设计“集体补助”的筹资渠道,资金来源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等构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也是每人每年100元,考虑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在省里规定的100元到1000元的10个档次的基础上,我市增加了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多缴多得。
五类人群免费享受最低档标准
根据《济宁市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特殊群体个人缴费补助暂行办法》规定,对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抚恤定补优抚对象、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等五类特殊群体人员,由县(市、区)财政按照当地当年最低缴费档次标准,为其代缴个人应缴部分费用;对于重度残疾人、抚恤优抚对象中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提前5年(即年满55周岁)按月发放养老金,享受待遇所需资金由县(市、区)政府负担。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五类特殊群体人员不用缴费就可享受到最低档次标准的养老金,每年缴费100元,全部由政府承担。如果五类特殊群体人员本人要求参加300元档次,那么,减去补助的100元外,由本人承担剩余的200元。
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
根据规定,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其中,中央、省财政统一补助60%;市财政对市中区、任城区补助20%,对兖州市、邹城市补助6%,对曲阜市、微山县补助8%,对鱼台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补助10%;中央和省、市财政补助后,其余部分由各县(市、区)负担。
缴费补贴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
根据规定,每人每年缴费补贴标准不低于30元,主要由市、县财政负担。市财政的补贴比例与基础养老金相同,县(市、区)承担绝大部分的缴费补贴,采取缴费即补、不缴不补、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的方式。同时,根据全市进入国家级试点的新变化,对新农保有关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
各县(市、区)基础养老金调整自2011年7月起执行。按原标准和政策发放养老金的,补发年满60周岁参保人基础养老金差额部分,补发年满55周岁重度残疾人和优抚对象中的一至六级伤残军人的养老金;重度残疾人和优抚对象中的一至六级伤残军人提前享受养老金待遇所需资金,由各县(市、区)政府负担。对此,各县(市、区)都要做出相应的财政安排,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不打折扣。
保险关系如转移,可按新参保地标准核算
据介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跨地区转移,可将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资金转入新参保地,按新参保地有关标准核算,并享受相应待遇。转入地尚未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可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资金暂存于原参保地,待条件具备时转移。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记者 董绍进 摄)
算一算,你能领多少养老金
城镇居民养老金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据了解,我市确定的养老金领取条件是:自2011年7月1日起,年满60周岁、按规定缴费、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城镇居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不需缴费;45周岁以上的,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也允许补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45周岁以下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39。
比如,一位45周岁的中年人,缴费15年,每年缴费2000元,那么,到60周岁后,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将领到215.82元,再加上基础养老金55元,实际领到手的养老金就是270.82元。如果按每年200元缴费标准计算,连续15年缴费总额为3000元,按现行利率标准,60周岁后每年就可领取近千元的养老金。
城市“夹心族”有了贴心保障
昨日下午,当记者将我市已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消息告诉市民陈大妈时,她非常高兴。
家住开泰花园的陈大妈今年63岁,老伴退休前是一名煤炭工人。30年前,她跟随丈夫搬到矿上,转为非农业户口,成了一名城镇居民。她一心一意的照顾儿女,看着他们长大、成家。如今,自己60多岁了,丈夫也退休了,儿女也都很孝顺,但陈大妈心里一直有个“结”,虽然自己是个城里人,但是到老了,却没有养老金。陈大妈告诉记者,她曾经想把户口从城里迁到乡下,现在农村符合条件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取基本养老金,还有社会统筹的各种保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城区有很多像陈大妈一样的人,他们拥有城市户口,但是没有职业,等到老的时候也领不到养老金。他们被形象地称为城市“夹心层”,中等及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置身于市场和政府保障之间的空白地带。
随着我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全面启动,这些“夹心族”就有了贴心保障,只需每年缴纳一次,等到60周岁时,每个月就可以领到养老金,能够“老有所依”。(记者 刘敦亚 通讯员 郭召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