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燕农:屠呦呦的荣幸,我们的困惑

时间:2011-09-26 10:35来源:橙网-重庆时报 www.yunhepan.com

  日前,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首次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81岁高龄的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此殊荣。(9月25日《新京报》)

  对于“成果将近40年在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的屠老,乃至不时泛起的中医存废之争,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但是在此之前,公众对屠呦呦这位实力派科学家,以及对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似乎一无所知。

  真正的困惑之处在于,屠老不为公众熟知的同时,仿佛也并不为国内的评价体制所认可。时至今日,屠老还是一位“三无”教授——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的桂冠。由此,至少引出了三个评价体制值得审视,其一是学术评价体制;其二是院士评选规则;其三是科技奖励评价体制。显然,这是三个环环相扣的体系,而学术评价体制是基础。遗憾的是,从“三无”教授此前能够表征身份的“桂冠”来看,其所从事的青蒿素研究,并不为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所推崇。

  说屠老荣获“拉斯克奖”,是反思中国学术体制的最佳样本也好,是国内现行学术评价体制的绝妙反讽也罢,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我们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已经逐渐丧失了发现、培育、导向的功能。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日益增加,每年鉴定的科研成果数以万计,发表的论文更近乎汗牛充栋,但是,一方面类似于屠老的研究,却如被打进了冷宫;另一方面,学术泡沫浮华眩目。所谓正襟危坐的学术评价,其到底发现了什么?又培育了什么,导向了什么?

  屠老在国内默默无闻近四十年,却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尊崇,直接否定了我们学术评价体制的发现、培育和导向功能。显然,这种功能的衰落,将加剧“学术江湖”的疯长。一定程度上,屠呦呦教授在国际舞台上越荣幸,我们则越困惑。

  

相关阅读
  • 学者称部分科学家追求不是论文而是利益
  • 抗疟药物项目参与者称屠呦呦一人获奖不公平
  •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获诺奖几率较低
  • 科协主席痛批国内科技奖励制度助长学术浮躁

    • 上一篇:郑州中陆化工城发生爆炸 火势已被控制(图)
      下一篇:天宫一号内部色彩可让航天员真切感受天与地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