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华西村掷30余亿建“黄金酒店”的城市化争议

时间:2011-10-10 14:56来源:东方网 www.yunhepan.com

  在“慢生活”开始引起不少都市重视之际,中国新农村的“标杆”华西村却在追求“高速”。

  华西村委书记回应炫富质疑: 不介意争议“黄金酒店”

  建村50周年庆典引发转型模式争议,“城市化之路”遭遇维稳隐忧,专家认为华西之路无法代表中国新农村建设方向。

▲9月29日,华西村328米高“黄金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内一吨重的金牛。

远眺华西村,最高建筑就是10月8日开业的龙希国际大酒店。CFP 图

  在“慢生活”开始引起不少都市重视之际,中国新农村的“标杆”华西村却在追求“高速”。经过近4年的24小时不间断施工,投资30余亿元、高328米的华西村“黄金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以超五星级酒店的面目于8日开业,向建村50周年“献礼”。当天,华西村为期一周的村庆也拉开帷幕,庆典将于15日闭幕,预计届时将迎来3万宾客。

  华西村党委书记、主任、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协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高楼为超五星级酒店,设有豪华会所、观光平台等,定位为华西旅游新的增长点、华西国际化的新突破口。对于外界质疑该楼内置1吨重金牛、装修奢华是在“炫富”,吴协恩表示毫不介意,称“就让时间来检验大楼投用带来的效益”。

  据酒店总经理戴立明介绍,村庆期间,酒店客房主要用来接待来宾,目前入住率尚未统计;但在投用当天,酒店便已迎来上万游客,预计可在3-5年内实现盈利。此外,吴协恩之前接受采访时说,以后可以考虑引进单位入驻。戴立明昨日表示,由于大楼刚刚投用,暂时未有单位入驻。

  对于华西建高楼,有观点认为这代表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亦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新农村城镇化走入了“盲目建楼”误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西村早已不是“村庄”,而是“小城市”,无法代表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至于建摩天大楼本身无可非议,只是在投资管理上或有比建在华西村更好的选择。

  早报记者了解到,华西村本身亦在探寻从实质到身份的“城市化”——今年上半年,已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华西村“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则是建设新市,完成“新市村”向“新市城”的转变。

  村庆献礼:掷30余亿建超五星酒店

  龙希国际大酒店位于华西中心村的西南角,从外观看,楼体由三个圆柱形结构拼成,呈“三足鼎立”状;三栋楼体中央顶部设有一个直径50米的球体;整个楼身以蓝色玻璃幕墙为主,与原有华西村的特色建筑——红色基调的“塔群”互相映衬。

  据大楼工程部经理、副总监朱晓美介绍,大楼始建于2007年8月8日,大楼共74层、328米高,建造时世界排名第15位、全国排名第8位。经过近4年昼夜无休的施工,大楼于8日村庆开幕当天正式揭牌投用,向华西建村50周年“献礼”。

  即便时至今日,328米的高度也可以在世界摩天大楼中排进前20名,全国前10名左右,在以经济发达著称的苏锡常地区更是“拔得头筹”。用吴协恩的话来说,在高楼观光,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远眺常州、泰州、扬州。

  朱晓美向早报记者介绍,大楼按超五星级酒店的标准设计,总建筑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一楼有着华中最大的无柱大厅,面积达2600平方米,可提供1600人宴会;整个酒店可供2000多人居住,4000多人同时用餐,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360度的空中旋转观光餐厅;大楼内设45部日立电梯,速度在10米/秒以上,世界最快;大楼同时配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监控、消防等设备。

  据戴立明介绍,整个酒店设有826套客房,居全国单体酒店之最;其中总统套房16套、豪华行政套房90套、标间540套、公寓房180套;酒店每12层有个会所,分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主题,对应地安放了金、银、铜、铁、锡铸造的牛,各重1吨。其中金牛便位于酒店60层的“金会所”,整层会所内墙壁横梁均为金箔裹制,金碧辉煌,令人瞠目;酒店其他楼层也尽显奢华。

  据了解,老书记吴仁宝原将新大楼叫作“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意为“借天增地”;而在酒店落成后,大楼被最终命名为“龙希国际大酒店”,寓意“龙的希望”。

  戴立明表示,尽管已经投用,但庆典期间酒店客房主要用来接待来宾,且不会全部开放,目前入住率尚未统计,但8日当天就已迎来了上万游客。

  幕后故事:200名“村民”集资参建

  “整个大楼投资30多亿元,如果是现在开建,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至少需要50亿元,大楼从开建到落成这段时间里,无形中已经增值了。”吴协恩表示,1吨黄金打造的金牛现在也已比入库时增值了30%。

  “凭华西村的实力,这个投资没那么大的负担。”据吴协恩介绍,华西村去年依靠钢铁、电厂、毛纺、化纤、旅游、物流等产业,产值已超450亿元,可利用资金近30亿元;而今年以来的可利用资金已有25亿元。

  在对外宣传上,华西一直声称“并没有动用村里的钱”。

  吴协恩介绍,在开建之初,大楼预计投资20亿元左右,由200名老华西村民为主体,每人1000万元入股。“这个钱并不是(实打实)掏出来的,而是直接拿在华西集团的股金转为大楼建设资金,现在追加投资了依然是这么操作,由董事会讨论通过一下就行,很方便。”吴协恩表示。

  据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介绍,整个大楼的规划、建设均需通过审批等程序,但与外界酒店不同的是,该大楼土地产权性质仍属于村集体用地,所以少走了招拍挂的程序。至于参资的村民,大都是华西集团企业的老板或者“头面人物”。但华西村里一份资料显示,老书记吴仁宝的儿孙“拿下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总量的90.7%”。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吴氏家族想让股份制的华西集团推行某个项目,没有办不成的,大楼亦是如此。

  不管200名村民集资建高楼是否出于自愿,华西村还是宣布,酒店建成投用之后,826套客房属于200名“股东村民”所有,将参与酒店盈利分红,并拥有优先入住的权利;其他村民可以选择租住的形式,享受“五星级酒店服务”。

  不过,建这栋酒店的出发点远非让村民“享受”那么简单。

  吴协恩表示,跟大多数传统农村一样,早期华西村的主业也是农业,发展工业也只是为了反哺农业,毫无疑问,传统工业为华西积累了财富,“但从长远来看,依靠传统工业持续发展有难度”。

  “根据长三角的发展经验,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必须利用好身边的优势,华西在旅游上有一定的基础,已经从过去的小打小闹走向了规模化,从国内走向了国际。”吴协恩介绍,去年华西就已接待了8万名外宾,旅游业毛利超2亿元,“要拉长旅游的产业链,没有好的配套服务,做不大”。

  在吴协恩看来,新酒店将是华西旅游业中又一个标志性建筑,将带领华西旅游迈上一个新起点,可以留住更多的游客。而戴立明则认为,酒店可以在3-5年内实现盈利。

  华西逻辑:328米是“和中央保持一致”

  靠“高个”建筑来刺激旅游,这在华西并不是第一次,其50年的发展史中更是绕不开不断长高的个头。

  1961年,华西建村,33岁的吴仁宝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当年集体资产只有2.5万元,欠债1.5万元,是个穷困落魄的小村庄。1969年开始,吴仁宝开始偷偷组织村里建起了五金加工厂,到改革开放前夕,已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布后,吴仁宝决定动员一切资金,大举发展企业经济,将当时已有的38个企业合并成立了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并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年后,该实体变更为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该村开始以公司的姿态发展经济。1999年华西集团在深圳上市,成为证券上市第一村,后又成为在国外建厂第一村……目前,该村已拥有12家大公司,集体资产超160亿元。

  随着口袋的日渐丰满,华西的“地标”也开始不断蹿个。1978年,在大家还住平房的时候,华西村就建起了江阴地区第一座5层高的学校大楼,是当时江阴最高的建筑。1996年,“似楼非楼、似塔非塔”的华西金塔落成,塔分7级17层,高98米,登高可俯瞰江阴,成为华西最为人所知的地标。

  吴协恩认为,建楼是结合村的发展来看的,1996年老书记投资1亿多建金塔时,并没有这么多资金,也没有这么多游客,当时也是争议一片,但后来事实证明金塔作为地标对华西旅游的拉动作用。因此,2006年,在筹建新高楼之际,村里本来也有一些反对声,但吴协恩的建议却很快得到了老书记的力挺,该计划随后变得畅通无阻。

  “建大楼也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增地’。”吴协恩表示,小华西面积0.96平方公里,可用面积仅800余亩,现大楼就可增加近400亩用地面积,相当于小半个小华西。

  300多米的新高楼不仅代表了江阴、无锡乃至苏南的高度,也被认为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不少地方“村官”近年来更是直言华西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但华西村显然有自己的发展逻辑。

  “大楼为什么是328米?因为北京最高楼328米,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毫不讳言。

  发展之道:从未“走偏”的家族路

  在外界看来,吴仁宝深谙“眼球经济”之道,无论是华西金塔还是如今的高楼。在他的主持下,华西村的“红色路线”十分明显:老华西的民族大团结广场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塑像十分起眼;离中心村不远处的“世界公园”山上便是仿造的“万米长城”和“天安门”。最让网友津津乐道的是,他给4个儿子分别取名协东、协德、协平、协恩,“堪称意味深长”。

  但老书记认为,他带着华西村富裕,靠的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尽管很痛恨形式主义,但有时觉得形式还有点用。”吴仁宝觉得,“这形式主义能对付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比较喜欢形式主义。”

  吴协恩回忆,父亲对付“上头”很有一套,1969年开始在村里偷偷办小五金厂时,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之后,立马带着村民转身进工厂。

  如今,虽然退居二线,但无论是各种重大事件的决策,还是每天在村里给慕名而来的游客、取经者所作的报告会上,几乎总有老书记的影子。而吴的子孙,更是无所不在。从华西村党史馆内的照片墙上可以看出,吴仁宝一家三代人几乎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对于自己的后人“接任”,吴仁宝相当满意。上月中旬,老书记在总结用人知得失大会上称,吴协恩、吴协东、吴协德三名同志,“最为突出,堪称楷模”。

  “现在,不但第一代、第二代证明是成功的,就是第三代也已经成熟。”吴仁宝说,他在任期间一路由“看当家”、“跟当家”到“自当家”走来;退位之后的9年,又从“帮手”到“助手”,到“松手”,2010-2013这3年,会正式“放手”,但希望能够争取再观察10年,从而保证华西健康100年,“让未来的华西真正走向世界”。

  在8日的村庆开幕式上,华西村邀请了中央和各部委的领导98人、江苏省新老领导95人、各地级市领导208人等出席,村里老中青几代领导班子成员则分别登台亮相向领导嘉宾致敬。

  能够持续50年保持“红色”,不但屹立不倒,还越做越大,吴仁宝让外界十分感慨。过去的60多年里,新中国不少“明星村官”的结局都令人不胜感慨,如大寨的陈永贵、大邱庄的禹作敏。

  如今,在华西村党史馆中,一辆赭色的老式卡迪拉克颇为引人注目。那是20多年前,禹作敏送给吴仁宝的礼物。彼时,华西视大邱庄为“老大哥”。但禹作敏出事被捕后,大邱庄一度辉煌不再。吴仁宝再次意识到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敢于革自己的命”。

  “我们是不同的时期,路都没走偏,可以不断壮大华西的经济实体。”在吴协恩看来,老书记观念很开放,“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个主义灵活运用得非常好,不守旧,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变化。

  矛盾初显:华西扩容带来“维稳”隐忧

  在展示“高度”的背后,一些“矛盾”也开始显现。自2001年6月开始,华西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并入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组建了一个面积超35平方公里,人口超3.5万人的大华西村。但合并后,除一些基本福利外,周边村民并不能和中心村村民“平等”分享华西村的发展成果,一度引发不满。

  在部分周边村居民看来,中心村的共约2000村民拥有股份,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周边村有村民因华西村发展而遭遇拆迁,却买不起房;有村干部认为“一分五统”使得周边村丧失了土地资源,制约了发展经济的动力。直至高楼建成之际,周边村仍有村民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有这个钱,还不如提高大家的福利。

  但在很多华西中心村村民看来,自己当初也是苦出来的,新村民要是一下子就和老村民享受一样的待遇,同样很不公平。

  在互指不公的僵持下,大华西村已出现了财富悬殊的社会分层——最上层的是中心村村民,年入数以百万或千万元计;中间是新村民,或打工或找机会“发家致富”;最底层的是外来打工者,租房或住集体宿舍,月入数千元不等。

  “这里收入其实并没有比外面高多少,但总体上算还可以了。”一位在华西某公司打工近10年的员工说,老书记也曾放开接纳过外来人才,待遇、分红什么的都跟老华西人一样,但这种机会非常少,“除非(工作能力)特别突出”。

  或许正是由于分层明显,有中心村的负责人认为现在周边村有些员工“不好管”、“不听话”,“有的甚至连他们村书记都敢打”。

  对于扩容后带来的冲突,吴协恩显然很清楚。

  “华西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新问题,就是稳定。”吴协恩表示,大华西没有了教育的延续性,有部分并进来的村民希望吃大锅饭,矛盾增多。“共同富裕要一步到位不现实,在满足基本保障的情况下,要富还得靠自己,要循序渐进地来。”吴协恩强调,“共富”不是“均富”,要靠自己努力,而不是坐享其成。

  突破困局:“新农村”谋变“新市城”

  目前,在很多论坛上,不少网友仍在从经济、科学、规划等方面审视着华西村摩天大楼。甚至有评论认为,造摩天大楼不仅是华西村的虚荣心理作祟,更代表着“先富起来”的村庄已走进农村城镇化的茫然困局。

  据吴协恩介绍,建高楼是华西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不仅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而且他有意吸引世界各地公司办事处、期货营业部等高端商务公司入驻酒店,甚至可以拨出一部分公寓来吸引优秀人才。吴协恩对早报记者说,“希望大家给这座大楼时间,看看今后的效益究竟如何,我认为当初的决策是对的。”

  在建高楼的背后,除了促进产业转型之外,这位被誉为“华西动车提速第一人”的掌门人可能还有其他计划。

  “现在大家有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农村就应该与城里不同,不能建高楼、不能收门票,这是对农村陈旧的概念,是种要将城市与农村严格区别开的心态。”吴协恩对于“误解”也有不满,“在城里陌生人进某个单位要登记就很正常,在华西进厂要登记就说我军事化管理!这其实是规范!建高楼算得上是‘农村城市化’。”

  与高楼的备受瞩目相比,另一个被“淹没”的讯息是,去年吴协恩连任后,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已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并在现有“环保分局”的基础上,成立规划、旅游、教育三个分局,同时保障华西体制、机制、班子“三制”不变。据规划,华西新市村将在新10年里投资2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村庄里的都市”。

  尽管在称谓上改为“市+村”的形式,但华西的管理方式早已由村庄向城市转变;机构设置亦然,无论是派出所还是规划分局等,都非传统农村具备的;其“村庄建设”显然更侧重于“市”而非“村”。早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华西“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设新市——即根据大华西“西南建工贸钱庄,东北建六畜粮仓,中间建人家天堂”的格局,把中心村和一至五村这块“天堂”建好,“完成‘新市村’向‘新市城’的转变”。

  外界有观点认为,其实“华西村”早已具备中等城镇的规模,更适合叫“华西城”、“华西市”,甚至有网友调侃,建议老书记早日成立“华西区”。

  专家声音:不代表“新农村”建设方向

  上个月,以“新农村、新中国”为主题的华西村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华西村以“中国新农村”的形象再次高调亮相国际舞台。8日的村庆开幕式上,该村更是邀请了美国环球时报,日本朝日新闻、NHK电视台,英国独立报等70多家海外媒体参加。

  “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但华西村无法代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不可能所有农村都会这样的。新农村建设从大的视野看,的确是要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留下的农民越来越少,越来越专业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认为,农民进城、上楼应由“市场决定、政府服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人均耕地少,已基本实现了工商业化,乡村城市化模式较为符合实际,而当地农民也基本脱离农业,并不反对住高楼大厦,但要看这大楼盖在什么地方。

  “华西村早已不是村庄了,而是一个新型小城市。”党国英认为,区分城市和农村的标准应该是产业结构,农村是以务农为主的农民所生活的地方,城市是非农产业聚集的地方,目前华西村的经济以工业、三产为主,农业占总GDP的比重大概不到1%。“但华西村之所以还叫‘村’,是因为作为城市而言,它又比不上其他地方。”党国英笑称。

  “在地方政府统一规划下,‘小城市’华西村搞一些建筑群无可非议,按说华西村应有‘世界意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这个高楼建在无锡、上海也未尝不可。”党国英认为,在华西村建摩天大楼没有其他问题,或只是管理投资的选择问题,华西村的地理环境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靠建高楼比奢华搞旅游,你拼得过迪拜么?”党国英认为,要成为旅游胜地不一定就是靠高楼,而是要打造一个好的软环境,“吴仁宝先生或许可以在投资上有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华西确实已将目光投向外地,目前在江阴外滩拿地,拟建设一栋118层、538米高的新大楼,总投资约60亿元,初步命名为“华西龙”,将超越南京紫峰大厦,成为江苏第一高。巧合的是,北京新任第一高楼“中国尊”刚动工,也将是一栋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地上同样为118层。华西将再一次“与北京保持高度一致”。

相关阅读
  • 华西村博物馆1比1复制故宫建筑 网友惊叹有钱
  • 探访中国第一富村——华西村(组图)
  • 全国卖地收入21年涨6732倍 从4.5亿飙到3万亿

    • 上一篇:大连警方称网传“运钞车被劫1人被杀”为谣言
      下一篇:温州称9成家庭参与民间借贷说法是断章取义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