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从小喜欢鼓捣小玩意,高考填志愿时,他们选择就读“可以直接秒杀脑细胞”的物理学专业,拥有了更多可以实现梦想的舞台。今年7月份,两人设计制作的“自修室合理占座装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们就是济宁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2008级学生齐三和周广兴。
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宁学院,见到了这两位小伙子。家在安徽省安庆市的齐三同学已经买好当天回家的火车票,听说记者要采访,就将行程延后了一天。他告诉记者,“自修室合理占座装置”的设计想法早在大二那年就已萌芽,由于前期几套方案的可行性不大,加上资金短缺,他曾经放弃过,2010年暑假在北京做兼职的那次经历又把他拉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经过几次修正,这颗小“卫星”终于冲刺成功。
自掏腰包搞发明 一度中止又重拾
齐三同学告诉记者,自从进入大学后,去图书馆上自习成了他每天必行的功课,但是去过几次后,他看到自修室的占座现象十分严重,因为抢座,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后,他发现高校中恶性占座的现象比较普遍,至今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于是齐三同学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设想出几种方案,开始动手制作自修室合理占座装置。
由于没有资金支持,他省吃俭用,从每个月的生活费中拿出100元钱去买材料,经过几次试验,发现最初的方案可行性不大。
由于临近期末,忙着复习备考,他就暂停设计,但心里面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脑海中不断翻腾出新方案。
2010年的暑假,齐三独自一人去北京,在一个英语培训机构做兼职工作,短短二十天的打工经历,让他收获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得自己去经历,自己去闯,自己去体会”。
带着闯荡北京吸取的经验,齐三同学返校后,立即重拾“自修室合理占座装置”的设计方案,他放弃了争取奖学金和竞选学生会干部的机会,在物理系创新实验室里一泡就是一天,回到寝室后还要熬通宵做设计。他将前期的几套方案综合起来,前后修改了十几遍,终于将“自修室合理占座装置”设计成功,这项设计不仅得到老师的赞誉,而且在今年的山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了省一等奖。
实验室里得搭档 两人协作共圆梦
齐三同学告诉记者,经过几个月的深入研究,他发现“自修室合理占座装置”这项设计依靠一己之力很难做成功,必须有团队的协助。碰巧有一天,他在物理系创新实验室里认识了同系的周广兴同学,熟识后,两人变成无话不谈的哥们。同学眼中的两人都属于“阳光开朗型”,是“风趣幽默的有为青年”,并且他们拥有共同的“物理梦”。两人结成搭档以后,碰撞出不少火花,他们一起交流经验,实现了技术和思维上的互补。谈及二人的合作,齐三同学风趣地告诉记者:“广兴好比明星,我是他的经纪人。我把构思和想法告诉他,然后他来做程序,我们是一对黄金搭档。”
采访中,记者得知,周广兴同学从小喜欢国学,在装置的演示模具上,特意印上“古之成大气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来提醒广大同学“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坚持才是硬道理”。
齐三同学告诉记者,他正在构思“公共场所吸烟警报系统”,需要材料学、电子信息工程、光学、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同学帮助。他已把方案在网上公开出来,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他告诉记者“我不怕方案公开,毕竟我也想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够早日实现。”
济宁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系主任程杰教授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大学生常常想有所得,但却没有付出的情操,他鼓励当代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赢得他人的认可和社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