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威海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徐连新应全球著名的光学新材料生产企业、最大的光掩模板生产商——日本豪雅公司邀请,赴日本参加该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至此,总投资2亿美元的日本豪雅光电科技项目花落新区;这也是我市引进的最大的日资项目。
本着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化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威海工业新区一班人群策群力、科学谋划,在项目引进、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务实创新、积极作为,按照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区的总体要求,集中引进新、优、高、精的大型产业项目,短短6年间,工业新区已经从一处平凡无奇的寂寂郊野,变为一块活力四射的蓝色高地。
截至目前,工业新区累计引进160多个过亿元大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海洋科技开发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四新一海一高”六大产业集群迅速聚集,工业新区一跃成为威海吸引外来投资的密集区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有的放矢,步步为营,
择商选资硕果累累
“工业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构建‘A’字型大威海战略蓝图中的重要一笔,我们必须用最好的项目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勾勒最美的图画。”这是工业新区开拓者们的责任和决心。
为此,新区管委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牢固树立择商选资和招大引强理念,全力以赴寻找引进高端高质产业大项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照新区产业定位,他们做出了“外资主攻新港台、巩固韩国、突破日本、开拓欧美,内资主攻江浙、扩大京津沪、突破内蒙东北”的招商策略,并创新推行小兵团、点对点、短平快的招商模式,设立了5个驻点招商办事处,厉兵秣马发动强大招商攻势。
7月上旬,工业新区考察招商团随市领导在台湾考察期间,飞机刚一落地,就马不停蹄地开展经贸考察,先后实地走访了10家台湾知名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推介活动。在台湾日月光集团,工业新区和市商务局负责人与这家全球最大半导体制造服务公司的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紧张谈判,最终促使总投资80亿元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加工中心项目正式签约。据悉,这一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
同样是在今年5月份,工业新区在赴香港参加“2011山东周”系列活动期间,广泛宣传推介,与多家有意投资的客商就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一举签下涉及医疗设备制造、科研中心、商贸、旅游、教育等不同类别的7个大项目。
而3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上,工业新区也一举签订了总投资45亿元的海洋生物制品城项目和教育综合社区项目。
“每次项目推介或出访考察,工业新区几乎都不会空手而归。屡战屡胜的根本原因在于,全区各部门时时紧绷招商这根弦,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潘世龙表示。工业新区对今年的招商工作制定了“五要”战略:即重点项目要盯紧,对在谈的重点项目要经常过问,促其早日签约,对已签约的项目要重点做好服务工作;招商领域要拓宽,要由过去的跑点转变为跑面,开展拉网式招商;招商方式要创新,要外联产业招商办、内联企业抓膨胀;推介力度要加大,强化高层次多领域多视角招商宣传,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基础;考核力度要加大,改变原有目标考核责任制相对单一的局面,在考核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招商规模和项目质量。
辛勤耕耘,终于迎来满园硕果。仅今年上半年,工业新区就新引进内外资大项目35个,投资总规模180多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