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施肥是最大诱因
据崔荣宗介绍,我省的土壤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胶东为棕壤,鲁中地区为褐土,鲁北、鲁西北、鲁西南为潮土。一般情况下棕壤pH在6左右,因此胶东地区土壤天然偏酸性,而褐土和潮土则是显中性的。
造成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量施用化肥。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施用后,钾离子被果树吸收,但是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由于吸收量少,会残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
“胶东地区大多是丘陵地区,土壤质地粗糙,土层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缓冲性差,大量使用酸性肥料后,土壤容易酸化。比较而言,粘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缓冲性大,pH至变化幅度相对就小。”崔荣宗说,省农科院十多年前在海阳做试验时,就发现酸化现象,当时用肥量还不算大。最近几年,由于种植苹果效益较好,果农不断加大对果树的投入,施肥量也越来越多,酸化进一步加剧。同时,土杂肥、粪肥等使用一直不足,导致许多果园有机质含量不足1%。
“由于土壤酸化,导致果树产量和品质下降,果农会继续加大化肥用量,进一步导致酸化,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阶段。”
□酸化易致果树“锰中毒”
土壤酸化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在酸性条件下,金属离子活性增强,根系吸收量也会增多,最突出的是造成“锰中毒”,导致果树树皮严重粗糙,腐烂病等各种病害也会增多。
“现在果农都知道改良方法,当地农技部门也在推广土壤改良剂,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酸化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崔荣宗说。
□减少化肥用量,种植绿肥
崔荣宗提示果农,要改变果园酸化的情况,首先需要改变大量施肥的观念,据测土平衡施肥。据研究,一亩盛果期苹果园,一年需要的氮、磷、钾分别是30、20、30公斤,折算成15-15-15的复合肥,约合200公斤,但现在果农用肥量明显高于该数据。
还需要培肥土壤,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出现酸化的果园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秸秆等物质,增加有机质。果农也要认识到,秸秆腐烂降解成有机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麦秸需要3年,玉米秸需要时间更长。
很多果农认为只要多施粪肥就能提高有机质含量,实际上,粪肥可以提供较多养分,但与秸秆相比,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相对要小。
种植越冬绿肥也是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的重要办法。果树采摘后到春天4-5月份,果树长势弱,需要养分少,种植越冬绿肥不会与果树争水争肥。春天深翻进土壤,此时温度高,容易降解,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
果园绿肥一般选择越冬性好、生产干物质量多的植物,如鼠毛草、毛叶苕子、二月兰等,这些植物经冬春季生长可产2000-3000公斤干草。种植越冬绿肥,还可减少果园地面蒸发、提高地温,保护根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