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
华美楼
病房走廊
□ 严连生 吕军 赵永鑫 孙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山东大学直属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的直管医院,作为一所综合实力雄厚、医疗资源丰富、在省内外均享有很高声誉的百年名院,她的成长与发展,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10月16日,该院全力建设、精心打造的新门诊保健综合楼——华美楼正式启用,这无疑在健全、完善医院硬件建设的同时,更使其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更优、更精、更强,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大跨步向前迈进,在省内医学界起到引领作用。
新大楼,是平台,更是桥梁
2006年12月正式开工,2008年4月完成主体建设封顶,2010年底通过各项验收正式竣工,2011年6月下旬开始试运行……五年的时间,一栋气势宏伟、功能齐全、设计人性化的门诊保健综合楼的面纱逐渐被揭开。
看看新大楼外观——它位于医院院区东侧,南临文化西路,北至广智院南侧,南北向长78.14米,东西向长125.38米,建筑高度54.45米,总建筑面积为13.6万平方米,是目前山东省内医院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医用综合楼。以红色到黄色的渐变色调填充的主要立面,使整栋建筑显得简洁、大气,而金色遮阳板和入口处的玻璃雨棚,搭配上灰色调的铝单板,又让大楼明快非常。
瞧瞧新大楼的内部——整栋大楼分地下两层,地上13层和1层设备层,其中地下两层主要为医技检查区,1至3层为门诊医疗区,4层为47间层流净化手术室、CCU监护病房,5至13层为外科病房、保健病房等,内部装修采用的是欧式设计,各层功能区域明朗、病房宽敞明亮,现代感十足。
而在功能设计上,这是省内功能最齐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医疗综合大楼。楼内有36个住院病区,内设普通病房、双人间和VIP单人间,每个房间设有自动呼叫、中心供氧系统和网络、有线电视系统,卫生间可供24小时热水洗澡,住院条件达高级星级宾馆标准;配备的彩色超声、检验及高压高温消毒、磁共振、螺旋CT等先进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设立的病员服务中心将医学证明的登记审核盖章、健康宣教、病历复印、导医服务、预约诊疗等集成整合,一站式为病员排忧解难;而大楼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门诊就诊全部实现电子智能化,数字机器人导医设备能指路、能介绍,采用的齐鲁医疗灵通卡,实现了自助诊疗卡发放,自助充值、挂号、缴费、发票与凭条打印等,解决医疗信息重复采集、病人长时间排队等候和患者资金安全等问题……大楼集门诊、医技检查、手术、重症监护、消毒供应、住院、保健于一体,患者在大楼内就可完成包括门诊和住院在内的所有诊治程序,内设床位1700张,预计可容纳门诊病人260万人次/年以上,不仅能大大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的状况,更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现代化的诊疗环境。
“这也为医务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提高技术、提升服务的平台。”该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血液净化中心主任田军表示。如今,新大楼的器官移植中心面积扩大到了原来的4到5倍,床位大大增加,配备的先进的办公、科研、教学设备也让科室有了施展拳脚更广阔的空间。“这将促进我们业务的进一步提升,更让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品牌做的更加深入。”
“新大楼的启用更为医患之间架起了和谐沟通的桥梁。”该院小儿内科护士长张昕婷表示,候诊区宽敞了,科室装饰漂亮了,还有7间诊室以及儿科专用的急诊、药房。“温馨的氛围内,患儿及其家长焦躁的情绪能得到缓解,而医生的诊治更耐心,护士的呵护更贴心,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百年传承,坚守中追求“华美”
新大楼还有个动人的名字,叫做“华美楼”。如此命名,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厚重而深长的意味,展示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直以来不变的坚守与追求。
“华美”在于历史悠长。1890年,美国传教医师尼尔·聂会东夫妇成立了济南首家西医诊所和分科最全的医院华美医院,此后先后更名为共合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立第二医院、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名的更迭,将医院120多年的发展娓娓道来。最初那所只有门诊没有病房的医院,早已壮大成如今占地120余亩,拥有近百个临床医技科室,3000余张床位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华美”在于勇攀高峰。1929年,于复新主编了中国人编著的第一部检验学专著《实验诊断学》;1934年,侯宝璋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实用病理组织学》;1947年,孙鸿泉完成了国内首例内耳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1952年,尤家骏在国内首次制订了麻风病确认标准;1958年,杨仁中创制了中国人工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语言康复基地;1991年,沈柏均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异基因无关供体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还有赵常林、高学琴、孙桂毓、郑毓桂、张光溥、高仲书、朱汉英、张振湘、江森、王天铎、张茂宏、张运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在国内外享受较高声誉的专家、教授不断涌现……而如今,院士、杰出青年、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突贡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医学骨干组建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省级临床医疗中心,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等,构建了更强大的医疗技术网络,尤其在脏器移植、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诊疗技术等领域里取得了更令人瞩目的突破。
“华美”在于精品频出。一大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科室擦亮了该院品牌——心血管科,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心包疾病的诊治方面居全国先进水平,在超声心动图学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血液科,在疑难血液病诊治、止血和血栓以及免疫血液学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白血病诊断方面保证了国内一流,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和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妇产科,其妇科肿瘤为优势专业,在学界享有盛誉,在卵巢癌基因治疗关键技术研发、早期诊断临床蛋白质组学技术、光动力学治疗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耳鼻咽喉科,是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了颈总动脉的人工血管移植重建,在省内最早开展电子耳蜗植入术、鼻内镜手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微创外科手术;消化内科,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对胰腺疾病的诊治已达国内一流水平,在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治疗、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已经与世界水平接轨;还有形成了腹腔镜外科、肝胆外科、肝脏移植外科、胃肠外科等特色专业,率先开展多项手术的普外科;还有建科以来颅内肿瘤切除术已超2万余例、近年来已开展微电极定位立体定向术、血管内治疗技术、电视内窥镜技术等高精尖技术的神经外科;还有胎盘造血功能研究、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对策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小儿内科……
“华美”还在于创新与传承。2007年以来,该院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78项,主持国家“863”“973”科研项目3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和卫生部重点临床项目9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424项。2010年张运院士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2011年彭军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高海青教授团队获得山东省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重点支持。齐鲁医院2005和2006年连续获得2项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07年以来共获省部级奖励96项。其中,2008年张运院士获得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省部级一等奖8项。2006-2010年全院共发表SCI收录论文720篇。2008年度SCI收录论文数量排全国医疗机构第六位。“表现不俗的论文”数量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四位。2010年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3项,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2项,仅2011年医院获得的国家级纵向科研经费就达5551万元,获得的项目数量和经费资助额居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前列。而作为山东大学临床教学医院,该院还承担着大学各医科学院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任务,并设有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和山东大学临床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博士生导师133人,硕士生导师245人,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29个,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6个,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1个,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3个,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8个。医院长期推行导师帮带制,引导专家教授培养业务骨干,使青年人才迅速成长,让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使医院的医教研工作始终生机勃勃。
“人”字支撑,将爱心播撒四方
“术业求精”更要“医道从德”。“以人为本”,真心为群众奉献,这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始终的坚持。
自2006年4月起,该院便开始积极实施惠民医疗工程,把城镇特困、低保、残疾人、烈军属及农村特困人群作为惠民医疗对象,共开设60张惠民病床,在每专业科室都设立了惠民门诊,同时推出的惠民举措包括病房三免、门诊四免、检查治疗十五减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该院坚持卫生强基工程,向平邑县人民医院等10余家帮扶单位派出医务人员进行支援,开展手术、诊疗患者、进行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而每当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疫情发生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人总是冲在第一线,战斗在第一现场。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院医疗队在5月13日晚便赶到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在街上搭帐篷,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救治了伤者近200人;2009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医院组织医疗队赴重疫区菏泽市开展救治工作,共派出医护人员71人次,合计工作765天;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期间,作为医疗保障单位和篮球竞赛委员会卫生处处长单位,凭借优异的表现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中,该院对口支援省胸科医院、聊城市、菏泽市,共派出专家99人次,抢救甲流重症患者107人次,并调度了9批共78人长驻山东大学3个校区开展防治工作,患病学生治愈率达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该院还努力实现着优质诊疗服务的广覆盖。该院自2003年便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2011年5月进一步进行优化整合成立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网络医学中心,该中心成为集远程医疗、远程监护、远程会诊等为一体的综合网络医疗平台,如今已与省内约30家技术协作医院以及上一级医院建立“跨空间”联系,实现了医疗健康服务全方位、全过程、全天侯、零距离。目前,还承担了通过网络平台,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进行对口支援。6月16日,该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成功对接,在国内首次实现兵地跨省区联合网络会诊,建立了辐射全新疆的远程会诊系统,卫生部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自1983年以来,医院也参与到山东省卫生厅派遣神经外科专家援助非洲的行动中,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经外科技术和理论传遍非洲大地,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非洲神经外科医生,为促进中非人民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二五”,新起点上续写辉煌
2011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工作圆满完成,新一届领导班子年富力强,他们有领导医院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更远大目标发展的能力和决心、信心。
有了这样坚强的引领,该院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向与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迈进,力争5年内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技术精湛的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
“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是创新,围绕临床搞科研、科研成果为临床是其基本特征。突出医教研结合特色,不断创新诊疗技术和方法,使齐鲁医院成为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疑难危重疾病救治基地、临床医学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推动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医院,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的曹宪忠对医院特色发展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对此,医院制定了更扎实、细致的规划——将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鼓励并扶持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积极促进技术创新;确保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量明显增长,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度60项以上,获得国家科技奖3-5项,省部级奖80-100项;还将改善医疗条件和服务流程,加强便民服务措施,逐步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还将确立更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临床教学和医师培训工作水平……
“培木求本,饮水思源,卫生部、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卫生厅、济南市及历下区的各级领导都对新大楼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齐鲁医院人将永远铭记这份厚爱,将以华美楼的正式启用为契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温馨的环境、优质的服务造福患者、奉献社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精神,秉承“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学科建设、加强医教研硬件建设、加强医院管理工作执行力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从总体上实现医院管理水平、医教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的新跨越、新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李新钢院长进一步指明了医院发展和努力的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