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木杜拉正在忙着烤馕。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王海政 邢文浩
案板上,一张张焦黄酥脆的馕让人垂涎欲滴;烤炉旁,一位胖乎乎的师傅正手脚麻利地翻动着未熟的馕;忙活的间隙,他不时地瞅瞅院子里独自玩耍的孩子,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他叫艾木杜拉,今年初从新疆来到文登市兴和食品公司打工,院子里的男孩是他的儿子。此时,他的妻子布祖拉正在餐厅里忙着准备午餐。9月5日临近午饭时间,虽然一家人都各自“忙活”着自己的事情,但对艾木杜拉来说,这是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艾木杜拉所在的文登兴和食品公司现有400多名员工,其中有270多人是维族职工,艾木杜拉就是其中的一员。与其他职工单枪匹马来打工不同,艾木杜拉一家三口今年都来到了文登。说起在文登的生活,艾木杜拉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兴奋地告诉记者:“来这里工作,很高兴!”。他们一家三口到文登后,公司特意为他们安排了16平方米的宿舍,还配有液晶电视。根据他们的专长,公司把夫妻俩都安排进了维族餐厅工作。
为了让维族职工吃饱吃好,公司没少费心思。“很多维族职工对文登的面粉吃不惯,公司领导问我怎么办?我说,要做口味正宗的拉面和馕,还得用新疆的面粉。”艾木杜拉说。于是,公司不远千里从新疆运来了面粉。当地的羊肉膻味重,维族职工们吃着不可口,这让公司经理李伟毅很犯愁。有一天,艾木杜拉正在厨房里忙活,李伟毅拉着他就往门口跑,边跑边指着远处一辆拉羊的车问艾木杜拉:“这是不是新疆的羊?”得到肯定答案后,李伟毅拉上艾木杜拉便开车跟了上去,一直追到养殖户家里,花了8000多元买了4只羊,专门给维族工人“解解馋”。
“我和妻子的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有4万多元。每年有两个月的探亲假,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不算长。不但吃住免费,每人每月还能领到270元的生活补贴。”谈话间,艾木杜拉还向记者展示新买的手机,“有了它,和父母、兄弟联系很方便。”
除了工资、福利待遇好,公司对维族工人细心周到的照顾让艾木杜拉感到很舒心。兴和公司采取“厂内自治”的办法让维族工人自我管理:厂里的两名保安员都由维族工人担任;在维族工人当中,厂里还根据工人推选结果,选拔车间主任和车间班长。维族工人有自己的餐厅和活动室,考虑到工人们出厂购物、抓药不方便,厂里的小超市、卫生室也建立起来。
有一件事情让艾木杜拉很受感动。在“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按照维吾尔族的习俗,日出之后直到月出之前这段时间是不能吃饭的,所以工人们吃得早也希望上班时间相应提前。公司特意将工作时间从原来的早7:00—下午4:00调整为上午5:30—下午2:30。这段时间,艾木杜拉经常看到厂里的汉族工人也跟着早吃早干。说到此事,艾木杜拉很感慨:“这很了不起!” 前段时间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厂里不但专门给维族职工放假,还组织他们到荣成西霞口去游玩。“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见到大海,可高兴了。”艾木杜拉说。
准备好了午饭之后,下午艾木杜拉还要出去买菜,他兜里的小纸条记满了工人们爱吃的菜。“亚克西木!”每次见到艾木杜拉过来,蔬菜批发市场们相熟的师傅们就热情地用维吾尔语跟他打招呼。“这里人可好了,知道我是维族工人,价钱要的都比别人低。”艾木杜拉说,“厂里好多伙伴都把亲戚、朋友带过来工作了,明年我也要带兄弟来这里上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