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望本月完成 三大类界限明晰
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功能定位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这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通病",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则是治疗这一"通病"的良药。山东省事业单位计划在4月底前完成省属分类任务,市县两级5月底前完成。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获悉,济南事业单位分类目录日前已初步制定,将于5月20日前基本完成分类任务。
划分办法
按社会功能定类别?公益类占大头
据悉,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当前新一轮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分类改革,就是将现有的事业单位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分成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我市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已经初步成形。分类目录是根据单位职能划分类别的对照表,目录拟订得越清楚,分类就更具有操作性。我市将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成"三大类"和"三小类","三大类"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简称行政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简称经营类)和从事公益服务(简称公益类)三个类别。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共"三小类".
事业单位分类划分办法承担行政职能(行政类,共5项)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海事和航运
管理(港口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公路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类,共30项)
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等
从事公益服务(公益类,共132项)
公益一类公益二类:
教育、科研、文体、卫生、社保等类别,依据能否由市场配置资源等因素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
时政类报刊、广播电视、彩票发行、公益性规划设计、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公益性培训机构等10项职能(需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具备一定的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今后不再新设公益三类事业单位)。
政事分开
告别财政"大锅饭"?"老单位"迎来新活力
相关人士指出,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事企、事社不分。各级都有大量事业单位承担着行政职能,由于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部门仍然管理不该管的事,使得现有人员编制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就授权或委托事业单位承担一些管理和执法工作。还有个别单位兼有行政、公益、经营三种职能,这种管理体制导致大量非公益性机构充斥在事业单位行列中,使得整个社会事业"盘子"过大、政府负担过重,财力分散,真正需要政府投入和主办的公益事业,政府反而无力顾及。
事业单位内部机制僵化,缺乏活力一直以来也是不少学者、专家关注的课题。山东财经大学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认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的管理有时仍套用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化色彩较浓,各事业单位对上级的"等、靠、要",往往会形成吃国家财政"大锅饭"的格局。
有关专家认为,在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要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使事业单位与原主管部门完全脱钩,让原来一些具备优势资源的"老单位"在改革中迎来新活力。
路线明晰
部分事业单位划归经营类?"铁饭碗"何去何从?
一直以来,"铁饭碗"的地位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公务员、事业单位通常是"铁饭碗"的典型代表,与稳定、保障、地位挂钩。不过这一"铁地位"正在部分体制内人员中渐渐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