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淄博讯 10月12日,记者在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玉米地里看到,正在进行收获作业的农机在地里跑,收集秸秆的运货车在地头装。据介绍,这些秸秆将被加工成秸秆颗粒,作为牛、猪等牲畜的饲料,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淄博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多年来饱受秸秆焚烧的困扰。2008年全市上下以抓转化促禁烧为目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青贮、固化、生物反应堆等9种秸秆转化利用模式,促进禁烧工作由政府推动向企业带动、市场拉动转变,拉长玉米秸秆转化利用链条。
粉碎还田是主渠道。从2008年起,淄博市政府每年拿出1400万元,各级财政共投入补贴资金3.75亿元奖补大型农业机械购置和秸秆转化利用。目前,全市玉米机械收获、深耕还田作业率均居全省首位,全市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15万亩。
以工业化方式对秸秆进行深度开发利用。该市通过秸秆养藕、青贮、沼气、固化等途径,以秸秆为纽带将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企业有机链接,形成完整的循环利用链条。2006年,个体老板徐灵经过多次试验后成功摸索出了秸秆养藕技术。目前,运用秸秆养藕技术,周村区萌山湖荷花生态园已建成1200余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年消耗秸秆2万亩,每年可为农户增加收入1.2万元。
秸秆不仅是植物的肥料,也是很好的动物饲料。以养殖牛、驴、马、鹿为主的萌山牧业公司,每年出栏的牛、驴均达上千头,能消化10多万吨玉米秸秆。2007年,萌山牧业公司投资240余万元建设了2000立方米沼气工程,形成了集秸秆青贮、禽畜饲养、粪便制沼、沼气发电、沼渣沼液搞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原来扔都没处扔的玉米秸秆,现在压成块当煤烧,又便宜又干净,还不会煤气中毒,真是废物变成宝喽!”周村区南郊镇孟家堰秸秆固化现场,孙玉田看着自家的玉米秸秆变成一段段坚硬光滑的圆柱体,像见到宝贝似的。现场指导秸秆固化的淄博宝璋商贸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严正介绍,1个秸秆固化站年可消化1万亩-1.5万亩玉米秸秆,按每亩地秸秆卖100元计算,一个固化站就能为农民增收100多万元,同时可为农民提供4-6个就业岗位。
淄博市农业局局长王恩明介绍,经过4年的努力,全市以秸秆粉碎深耕还田、青贮、固化、沼气、养藕为主要转化模式的技术路线基本成型,累计转化利用秸秆651.8万亩,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已由2007年的58%提高到今年的9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