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淄博讯 “接到监控中心报告,我省某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超标,对河流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建议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立即启动应急程序。”10月21日早8点,临时设立在淄博职业学院西校区足球场上的省环保厅应急演练指挥部接到报告,应急预案立即启动,一队队应急人员即刻开动“环境监测车”奔赴事故现场,勘测污染情况,追溯污染源。
这是全省环境应急演练暨监察监测技术比武活动的现场。记者在此采访,亲身感受到环保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
接到省厅下达的应急指令后,各市参赛队快速赶到指令中的超标断面——孝妇河范公大桥断面,发现水体颜色并无很大反常。从技术角度分析,只有重金属的污染不会导致水体颜色发生太大变化,难道这次导致河流水质超标的“元凶”是某种重金属吗?事不宜迟,应急人员立刻开始取样,监测主要污染物的具体浓度,确定本次河流污染确为某重金属超标排放造成的(演习中投放的是一种净水剂,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随后,各参赛队迅速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制定点位监测方案,开始“溯源”。应急人员沿着超标断面向上游行进,每隔一至两公里就取一次水样,并在现场就对水样依次进行初步分析,估定采样断面主要污染物的大体浓度和性质,以确定污染物浓度最高点的位置,决定是否还需要继续采样。与此同时,代表队每隔十几分钟便将几个点位的水样和临时分析结果集中送回营地实验室。营地实验室利用仪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精确结果,陆续出具各点位水质监测报告。
演习过程中,指挥部为混淆视线,还故意制造使河水变黑、变混的假象,但都被技术人员成功识破。终于,应急人员锁定了污染物浓度最高点位,这时距发现超标的断面已经有20多公里。从该点朔流而上,终于找到了污染源的具体位置,溯源监测任务圆满完成。其中,最快的参赛队仅用2个小时便锁定了污染源。到下午6点前,所有的参赛队都完成了这一关键步骤并出具了应急监测报告。
22日继续进行监察环节比武,各参赛队顺利完成了现场采样、设施检查、中控室调取数据、现场勘验、调查询问等环节,圆满完成了现场检查和执法任务。
据介绍,本月,省环保厅通过两次开展此类比武活动,对全省17地市的环保应急队伍进行实战演练,确保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快速、有效、准确响应的能力。这是我省首次环境监察监测联动执法应急演练,同时也是我省首创的“超标即应急”环境污染零容忍工作机制和针对河流断面超标进行快速处理、确保在24小时内锁定污染源的“快速溯源法”的实践应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