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山东将首次实行两次高考 "春季高考"不受欢迎

时间:2011-10-28 16:06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www.yunhepan.com

华夏职教中心的高三生开始学习起普高课程。

  从2012年起,山东高考将首次实行“春季”和“夏季”两次高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将能一年考两次,这着实让不少人仿佛看到了高考走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怪圈的曙光。然而,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高三考生、家长还是学校,普遍对新出现的春季高考不太“买账”,绝大部分考生都不想连续参加两次高考。有教育界相关人士指出,从以往对口高职考试变身来的春季高考,最大目标是刺激已经迎来生源危机的高职类院校招生,短时间内很难对普通高中考生产生吸引力。

  “刚知道明年高考分为两次考的时候,我还觉得自己挺幸运,可是上网一查,就泄了气,春季高考主要是高职院校招生,好不容易考上普高了,谁还愿意再去上高职呢?”

  ——青岛2中高三生小王

  “贪多嚼不烂,参加5月份的高考不仅在浪费时间,而且考不好还可能对考生造成负面影响,直接耽误后面的6月高考,那才是得不偿失。”

  ——青岛一中高三班主任孙嘉妮

  “我就是想通过艺考上本科,但在6月高考前提前参加一次考试也没什么坏处,能够提前感受考试氛围,练练手。”

  ——华夏职教中心美术专业高三学生李嘉诚

  “两场高考考试内容不同、录取学校不同,现在本科录取率逐年升高,我个人认为青岛普高学生只会有极少数人会去参加春季高考,成绩不错的考生肯定不做考虑,如果真是机会相等的两次高考,考生们肯定欢迎。”

  ——青岛一中副校长邢桂范

  多出来的机会“其实用不上”

  山东之前每年都是分为两次大型考试,一次是5月份的对口高职考试,还有一次就是6月份的普通高考。而2012年山东所谓春季和夏季两次高考,在时间上和往年对口高职考试和普通高考分别吻合,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允许不同序列的考生兼报,换句话说,无论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 ,还是职业中学的毕业生,都可以参加两次高考。

  可是记者从青岛1中 、2中、58中等学校获悉,这些重点高中并没有因为“两次高考”消息调整高三生复习计划,绝大多数高三学生也对春季高考不感兴趣。而职业学校考生也没有信心在6月高考中与普高生共同竞争,多出来的一次高考机会对考生而言“其实是用不上”。

  “刚知道明年高考分为两次考的时候,我还觉得自己挺幸运,可是上网一查,就泄了气,春季高考主要是高职院校招生 ,好不容易考上普高了,谁还愿意再去上高职呢?”2中高三生小王表示,他看了录取原则,感觉没有必要参加春季高考,自己班上老师也没有通知过具体招生政策的变化,他认为这可能和老师们也觉得春季高考对学生实质意义过小有直接关系。

  青岛一中高三班班主任孙嘉妮就明确不赞成学生连续参加春夏两季高考。孙嘉妮说,5月对高三生来说至关重要,可谓高考前一个关键临界点,而且学校教学、复习计划都是以夏季高考来确定的,要尽量把学生兴奋点留在6月。

  青岛华夏职教中心会计专业高三生任福强告诉记者,包括他在内的大部分学校中职生都只是集中精力报考5月份高考,他说中职学生所用教材、课程设置都与普高不一样,而高考试题又是按照普高教材来的,中职学生参加只能处于劣势。

  中职艺考生希望“摸摸底”

  当然,也有小部分考生已经计划利用起这两次机会,华夏职教中心美术专业高三学生李嘉诚就打算参加完春季高考再参加夏季高考,他的想法是先通过春季高考来“摸底”,然后再通过夏季高考考上一所本科院校。

  小李已经开始规划起自己满满的赶考行程:过完年后就要开始参加美术类艺考专业测试,他打算一口气报考15所高校,然后再马不停蹄地参加春季高考,接着参加夏季高考。“我就是想通过艺考上本科,但在6月高考前提前参加一次考试也没什么坏处,能够提前感受考试氛围,练练手。”小李现在已经报考了社会上的高考辅导班,弥补文化课劣势,他觉得对口高职考试试题更侧重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而普通高考试题有些拔高意味,注重解题技巧,两种考试风格迥异,因此他认为即使春季高考没发挥好,也不会影响后面的夏季高考考试。

  小李还强调了自己艺考生的身份,因为艺考生本身文化课分数门槛就不高,普通高中艺术生文化课不见得能比中职艺考生强多少,这也给了他参加夏季高考的底气。

  ■分析

  高职院校陷生源危机

  还有一条消息与高职招生有关,省招考院已计划2012年起对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实施面向各类学生的免试注册入学和宽进严出的招生培养模式;2013年起继续扩大免试注册入学试点范围。这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的考生不用参加高考就能直接进入高职院校。青岛某高职学校相关负责人将此解读为对高职院校的“救市之举”,这与可用“惨淡”形容的2011年山东高职院校招生有关。

  今年山东省高职高专二批征集志愿时,投出档案的线上考生只有2万余人,4万多招生计划落空。山东高职最低录取线最终划定为180分,低于分数线的全省考生仅有三四千人,考生只要五门功课各考36分就能上一所高职院校。

  实际上,山东专科(高职)二批已连续多年一路下滑,2008年为220分,2009年降到210分,2010年降到190分,2011年再创新低。在今年专科(高职)二批录取中,一志愿投档结束还有文科501所院校、理科572所院校生源不满,省内41所院校的投档线直接压到了180分上,可仍难阻生源危机悄然降临。

  青岛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高职院校都感到了寒意,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1500多个计划只投档200多人,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200多个计划投档800余人……公办院校方面只是情况略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1200多个计划,一志愿投档700余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3800多个计划,投档2400多人……

  春季高考是救市撒手锏

  省教育厅学生处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春季高考是由山东原高职对口招生考试变身而来,其招生范围扩大到高中毕业生,“省里有意做大春季高考高职招生这一块”,“春季高考”中本科层次的高职招生规模将来要逐步扩大,通过增加招生计划的方式,吸引更多高校投放更多的计划,引导生源分流,让更多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读中职升高职,成为技能型的实用人才。

  “这些都源于高职院校生源危机在今年全面到来。”青岛滨海学院副校长刘连新认为,生源困局源于两个数据的一升一降,一方面是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今年山东高考录取率已达到90%,另一方面是高考考生人数下降,全省有超过4万招生计划落空,高校供求关系已发生逆转。据省教育厅统计,今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55万余人,较去年下降近7万人,这一趋势至少要连续好几年。高职类招生作为高考录取最后批次,处于整个高考招生链条最末端,自然会最先“挨饿”。

  “我个人认为单纯砍门槛救不了高职。”刘连新说,由过去规模扩张向内涵化发展的战略转移已经成为高职学校突出重围必然选择,必须给学生提供与市场紧密接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否则即使一再降低门槛,让低分学生欢喜走进校门,未来毕业后或许就会陷入就业无门的窘境,部分办学质量低下、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会首先“死掉”。

  学历情结短期难消除

  在青岛一中副校长邢桂范看来,春季高考实际上是过去对口高职考试的扩大版,因此参与录取高校只有高职类院校,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年多次高考”。“两场高考考试内容不同、录取学校不同,现在本科录取率逐年升高,我个人认为青岛普高学生只有极少数人会去参加春季高考,如果真是机会相等的两次高考,考生们肯定欢迎。”邢桂范说,今年山东原二本、三本合并拉低了本科分数线,有些发挥不好的考生宁愿复读来年再考本科,也不愿意上高职。

  “这种举措符合‘逐步增加考试次数和本科、专科分层次考试,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按照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报考’的改革大方向,但短期来看,还很难对青岛高中生产生实质影响。”青岛二中党委书记李作从分析说,春季高考的科目为语文、数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技能,后两个专业课内容显然是普通高中学生平时学不到的,这基本上就阻断了大部分普高生参加春季高考的路。

  李作从建议,教育部门可适当考虑拉长两场高考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增加连续参加两场考试的考生压力,“新政出发点是好的,可存在于考生和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学历情结短期内很难消除。其实,职业教育同样能够培养出人才,对学历重要性应该理性看待。”李作从说,普通高中无望上本科院校的考生 ,不妨考虑参加春季高考寻求出路。文/图 记者 单俊楠

相关阅读
  • 山东小麦苗情总体不如往年 专家建议及早保墒抗旱
  • 山东华宇工学院学生2014年读本科 1年后变专科新生
  • 19岁儿子高考后意外身亡 德州失独夫妻求再孕
  • 2016年山东高考网上报名时间公布 11月13日开始
  • 山东提前下达资金50.3亿保障2016年农村中小学经费
  • 2016山东高考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今天开始 11月中旬可查成绩
  • 聚焦济南春季车展:降价“连环斗” 高档二手车首秀
  • 山东省委党校举行2015年春季开学典礼

    • 上一篇:韩美医院外籍医师备案仅一人 涉嫌“无证”行医
      下一篇:济南气象科普馆明年建成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