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路南头的一个门头上,记者看到了建设路53号(图中白圈处)和被涂料遮掩却依稀可见的建设南路14号(图中黑圈处)两个门牌。
□文/图 本报记者 王佳声
见习记者 张誉耀 张文倩
曾几何时,门牌号被看做是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门牌号变得杂乱无章起来。现如今,问路最怕问门牌。对于门牌号功能退化的质疑,其实是对门牌号管理规范化期待的一种误读。
问路最怕问门牌
作为外地人,第一次到济宁,要找到建设路48号办事情,着实把小李难为了一番。站在建设路和太白路的交叉口,拿着手机导航的他依旧一脸迷茫,网络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能看到连续几个有规律的门牌号,就能顺利沿着方向一路找到,可走了半天,也不见邻近的门牌号。
“你要是问具体什么单位我一准儿能告诉你,但是你要问门牌号还真是说不上来了。”10月31日中午,当记者问起建设路18号怎么走时,在建设路一家建筑公司从事保安工作多年的刘先生坦言,只记得自己单位门牌号是建设路61号,其他地方门牌不是太清楚,“这条路及附近我都很熟悉,有什么机关单位或是小区也十分清楚,但是门牌号还真是没搞明白过。”
记者在刘先生所在单位门口仔细察看,并未发现挂有门牌号码牌。记者随后沿路走访发现,周围的门牌号分别是建设南路12号、10号,与刘先生所说的地址对不上号。而在建设路南头的一个门头上,记者发现了建设路53号和被刷墙的白漆遮掩却依稀可见的建设南路14号两个门牌。
不少市民表示,找地址时最害怕就是按门牌号找,不仅自己心里没印象,问人也不容易问对路。如今很多地方的门牌号都很乱,即使有确切门牌号也找不到,还不如用出名的建筑物作为参照。
门牌号没落了?
“小区一直没有明确的门牌号,但是因为是老小区,一般邮件也都能收到,还好楼号、单元号这些比较齐全,习惯了也不觉得有问题了。”家住肖家园小区三号楼的刘阿姨说。
如今众多临街门头房都成为商铺,这给门牌号管理维护带来一定困难。相比小区居民,商户对门牌号更是不在乎。
记者走访发现,多家商铺店主提及门牌号反应平淡。沿街商铺门头都有醒目的招牌招徕顾客,而有没有门牌号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建设路沿街商铺的商家,有的知道自家的门牌号码并没有挂上门牌,有的商家压根不知道是多少号,在店铺推介时以周围的标志建筑物做参考,成为他们的首选。
在建设路一家拍摄婚纱和个人写真的店内,业务员雪儿向记者介绍,自己家的店址就是公交公司向北50米,“很容易找,找不到随时打电话就行。”另一家经营吉祥馄饨的店主也说,打电话到自己店里叫外卖的挺多,都是电话联系,说具体单位或小区,提到门牌号的不多,也不好找。
混乱带来不便
“从建设路东的电力医院对门至建设路西的肖家园往西胡同口长达数百米的几十个门面,从2006年开张营业,至今五年多了,就没有钉过门牌。”热心市民肖士珍老先生曾不断向管理部门反映,建设路、解放路商业街等路段门牌管理存在严重问题,而新改建的太白路、运河路等处街区也有同样问题。
“门牌号很混乱、管理基本失控。”肖士珍忧虑地说,“城市有形象了,门牌号却没了,想订个报纸看看都难。”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建设路、解放路等街区多处门牌号缺、重、漏、错、损、遮挡等现象突出,市区不少街道的门牌,要么门牌残旧字迹模糊不清,要么号码断断续续不连贯,有的干脆不设门牌。不只商铺没有门牌比较普遍,像济宁技师学院、建设银行建设路支行等多家单位也都没有门牌。
随着城建步伐加快,老区改造等,门牌号未及时揭挂,新开发商业区、生活区有门无号的现象突出;而现有的门牌号或不规范、不明显,如尺寸不一致,悬挂高度不一致,或被广告、门头房产品等遮挡,难以辨认,这些都给市民生活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市民王小姐平时热衷于网购,“有好几次快递公司因为找不到我们小区的门牌号,又把东西给退了回去。可也不方便总把网购的东西寄到单位吧,真是很伤脑筋。”
门牌号信息有些时候还真就不可或缺。“那次我想把旧房产证换成新的,可房管局说没填写门牌号就不给办理。”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户口迁移、办身份证时都必须使用门牌号,不然公安系统无法录入。
乱象何时止?
门楼号的编制管理是公安机关实施户籍登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便民服务的一项具体内容。方寸之间,门牌不仅是重要的地理标志和载体,同样也体现出了一座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门牌号不仅要编制科学,更需要后续的规范化的管理。
记者了解到,虽然济宁市在2009年也启动了以“服务十一运,让门楼牌亮起来”为主题的门楼牌服务工程,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门牌的清理整顿工作,积极推动门牌的安装更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门牌管理方面的新问题仍在不断凸显,街区改造、商铺装修等多个方面,如不能实现门牌的同步更新管理与维护,都容易使门牌管理陷入混乱。
“门牌号应该整齐有序、醒目,像洸河路东段,只去了一次就留下了好印象。”才来济宁工作不久的李女士表示。
“希望门牌号的安装和制作能统一管理,统一编制,就像车牌号码一样严格控制,有不按规定悬挂门牌号的可以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可以进行有效的约束。”韵达快递业务主管西贝称。
“像济宁这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门牌号也传达着一定的地域文化信息,是对文化资源传承保护的一个方面。”市民王先生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让门牌“得其所、尽其用”,真正发挥城市地理名片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