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棵贡梨树可是我的宝贝,树上的梨一个100块,今年为我挣了6000多块钱。”莱阳市照旺庄镇西陶漳村梨农谭炳岐说。
老谭今年68岁,身板依然硬朗,种有近50棵梨树。老谭说,两棵贡梨树是“吃”豆饼、“喝”牛奶长大的。他按照无公害标准,不用任何农药、化肥,每棵树一年喂30斤豆饼、20斤牛奶和一定数量的土杂肥,并铺设麦秸为土壤保持温度和湿度,管理十分繁琐。靠着他特殊的管理方法,种了30年梨树的老谭赢得了好几个“头衔”:科技带头先进户、农技员、多届莱阳梨“状元”。
“一般的莱阳梨含糖量都是12% 左右,我的梨达到了 16%以上。”说起今年获得“梨状元”,老谭笑得很开心。他说,去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将他与邻居的梨园定为“莱阳梨科研基地”,专家“手把手”指导种植方式,过去许多琢磨不透的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你看这个瓶子,是政府为俺们配备的性诱剂物理杀虫器。”摆弄着装有药水的瓶子,老谭赞不绝口,因为这个瓶子让他不必再喷药杀虫,省时省钱,而且最重要的是绿色无公害。“因为梨好吃,我手中有100多个固定客户,有多少就能卖多少。”
近年来,照旺庄镇积极当好“领头羊”,引领梨农科学管理,带动梨产业向标准化、高品质方向发展,全面提升莱阳梨品质,促进梨农增收。实现全镇1.1万亩梨园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将莱阳梨打造成了镇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亮点。老谭坦言,“这一切都是沾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