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利用假期拥抱自然、放松身心,又不愿到旅游景点“数人头”的泉城人,如今总算有了寻觅闲情逸致的好去处:在黄河以北的近郊地区,农事体验、田园风光为主体的农业观光园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为主要模式的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民休闲旅游的需求,更打破了传统农业小单元经营的模式,让农民找到了抱团致富的新路子。
为市民找“乐子”
这个国庆假期,市民黄先生没有像往年一样游山玩水,而是携家带口,驾车来到黄河大桥以北3公里的达仁农场,一家人下到地里,摆弄起了“自家”的菜园子,摘茄子、拔萝卜、采西红柿,忙得不亦乐乎。
像黄先生一样在市区周边农场“认养”菜地的人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达仁农场的菜园租赁项目,已有超过100位会员。会员每年交纳880元租金认领一块30平方米的菜地,由农场免费提供菜种、农具和无公害肥料,市民自己栽种自己喜欢的蔬菜、瓜果,可托管给农场免费管理,收获全归自己支配。目前这种自种自摘的乐趣,已经成为济南市民休闲娱乐的新时尚。
随着市民“农家乐”休闲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来,济南市区周边初具规模的观光农业产业园层出不穷。这些农场多集中在黄河以北地区,鹊山都市农业观光示范园、鹊华烟雨都市农业示范园、达仁农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农场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
跨黄河而设的天桥区,因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蔬菜产量高、品质好,一向被称为济南的“菜园子”,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记者了解到,发展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天桥区委、区政府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目前,天桥区已经制定了未来10年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在发展好现有都市农业园区的基础上,打造一批集生态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全区要建成10家以上档次较高的都市农业园区。
帮农民赚“票子”
都市农业的发展,也为近郊农民带来了“票子”。
10月2日,是天桥区名优美食节暨都市农业成果展的最后一天。百里黄河风景区内,涌进了近万人,黑压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天桥区大桥镇大吴村村民李建平和丈夫吴国梁,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惊喜地发现几乎人人手里都拿着一份“荷塘人家”宣传彩页,夫妻二人难掩兴奋:“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发出去了3000多份传单,2000多张名片,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宣传力度。”
作为“荷塘人家”生态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们热切地期待这次由政府搭台的大规模宣传,能够为他们的无公害莲藕带来更多的销售订单,同时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并走进“荷塘人家”,现场采藕,垂钓休闲。
记者了解到,“荷塘人家”位于鹊山水库北邻,308国道与101省道交汇处。这是一家藕农自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是天桥区第一批重点都市农业园区。近年来,荷塘人家流转土地400余亩,其中绝大多数用作莲藕生产。“荷塘人家”的莲藕脆甜多汁,已经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有机莲藕认证。
据李建平介绍,荷塘人家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藕农摆脱了以往“单打独斗”、自产零售的传统模式。合作社聘请专家讲授土壤知识,使用科学配方施肥,帮助藕农以全新的无公害生态理念种植莲藕,合力打造“荷塘人家”白莲藕品牌。
“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藕的价钱也就上去了,种一亩莲藕的利润差不多有2000元,我们种了300多亩,收入可比以前多多了!”现在,李建平夫妇以及合作社成员们已经尝到了走都市农业发展道路的甜头。他们计划将“荷塘人家”打造成为集种植、观光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园: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可采藕,冬可健身,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前来体会“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田园生活乐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