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今冬采暖季即将开始,记者在11月2日召开的全省冬季供热供气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所有实行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已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建筑,取消按面积收费,都要实行按热计费;继续实行预热期制度,提前7天预热,确保供暖日室内温度达标。
“今年采暖期,所有安装了热计量系统的,都要运转起来,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杨焕彩在会上说,“目前17市都出台了供热计量收费政策和标准。去年采暖期,全省实行分户计量收费的建筑246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家庭19.7万户,采暖费平均降低14.3%。”
据了解,去年我省启动提前一周预热的“冬季供热预热期制度”,有效保证了供暖日室温达标,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今年还要继续坚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地要提前10天试水,提前7天对供暖系统预热,及时处理漏点、堵塞点、不热点和用户诉求,确保供暖日室内温度达标。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出,要结合当地实际,继续完善低保家庭冬季采暖的优惠、减免、补助政策,并尽量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保边缘户、零就业家庭等低收入困难群体。这些保障措施要确保在11月15日前全部落实到位,补贴资金到人到户。
目前各市正在紧张储备热煤。据省燃气热力办统计,目前青岛储煤88.33万吨、济南52万吨、淄博59万吨、东营51万吨;全省共储煤633.2万吨,同比增长15%。“但离冬季用煤总量还有较大差距,当前主要任务仍是采购调运热煤。供热企业要想方设法抓购煤储煤,合同煤量要占到采暖期耗煤量的80%以上,煤炭储备量不低于30天耗煤量的警戒线。要落实好运力和绿色通道机制,确保煤炭供应不中断。”杨焕彩说。
今冬明春我省天然气供应也存在较大压力。有关部门初步测算,今年11月至明年3月,全省天然气需求量约33亿方,同期三大油气公司计划供我省气量27.9亿方,缺口为5.1亿方,日均缺口333万方,安全稳定供气的压力不小。
据了解,去年采暖季,全省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206万平方米、燃气用户80余万户,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1亿平方米、总用气量46亿方,同比分别增长11%、28%。目前,全省管道燃气普及率、城市热化率分别达到65%、47%,同比分别提高5%和3%。
在技改节能方面,去年我省各地累计投入20多亿元,利用低温循环水供暖、供热管网汽改水、改造老旧管网降低网损等技术,组织开展了供热系统节能技改,目前全省低温循环水供暖应用面占70%以上,汽改水完成80%的任务量,整体提高供热能力20%左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