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以“村企联建”、“村村联建”、“村社联建”方式统筹城乡党组织建设——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刘国贤 段英鹏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乳山市委书记傅广照感触颇深:“在新农村建设中,仅靠农村现有资源‘体内循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我们以新的理念和方法谋划农村党建工作,通过开展‘村企联建’、‘村村联建’和‘村社联建’,统筹城乡党建发展,推动农村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进而激活和带动各类资源向农村聚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富裕的道路。”
村企联建 互利共赢
深秋时节,记者在育黎镇西纪村看到,数台大型机械正加紧作业,几十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一根根大口径钢管支撑而起的现代化农业大棚已显露雏形。
这个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当家人、天剑公司董事长徐吉敏告诉记者:眼下正在施工的10个智能大棚是二期工程,总投资超过1.5亿元。一期工程的16个菊花大棚已建成投产,每年可向日本出口神马菊花500万支。徐吉敏的另一个身份是育黎镇西纪村豪仪联合党支部书记。
2009年5月,天剑公司与西纪村以村企互利双赢、共同受益为出发点,成立了西纪村豪仪联合党支部,共有党员65名,由天剑公司董事长徐吉敏任联合党支部书记,村里两名党员为支部委员。联合党支部成立后,针对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渠道偏窄的实际,天剑公司通过租用土地、雇用工人、带动特色种植业发展等方式带领群众致富。如今,村里300多亩土地有了“租金”,100多亩土地发展起了高效生态农业,112人成为了天剑公司的职工,年人均收入1.5万元。同时,天剑公司还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改造村级活动场所、整修自来水管道、建设过河大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了西纪村新农村建设。
目前,文登市共有29个村企联合党组织,依托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和合作社建立各类产业型党组织160多个。通过组织联建,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影响力,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村村联建 以强带弱
“上班当工人挣工资,下班种苹果也赚钱,一年下来收入不比城里人低。”崖子镇泊乔家村46岁农民乔学娥说。
别看如今村民日子红红火火,在200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当这个村支书。“归根结底还是村里太穷了,村里面貌多年没有变化,老百姓意见很大。”如今的青山泊乔家联合党支部书记宫家宾说。
泊乔家村的情况不是个例,许多弱村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发展没出路,办事没底气,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有所削弱。针对这种情况,乳山打破按行政区划、行政组织设置支部的单一格局,采取“村村联建”模式,对农村党支部的设置进行优化重组,组建联合支部,实行联村统筹管理,以强村带弱村。在这个大背景下,2007年8月,泊乔家村与相距不到1公里的青山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青山村党支部书记宫家宾担任联合支部的书记。
为了带富泊乔家村村民,联合支部优先安排泊乔家村10多名村民到青山包装公司上班,人均月收入达1000多元。宫家宾还把公司纸箱垫板、间隔板等操作简单的产品,放到泊乔家村加工,还引导发展苹果、梨、板栗等种植业。目前,全村已发展各类果品300余亩,村民年增加收入40多万元。目前,乳山市有12对打破行政区划的联建村,强村带着弱村共同致富,一个个“边缘村”成了“样板村”。
村社联建 做强产业
8月29日,崖子镇苹果基地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早熟苹果。“俺的苹果不仅不愁销,还能卖上好价格。去年加入合作社后,俺家两亩半苹果收入4.6万元,比前年增收50%还多。”马石店村果农宫云平一边劳作一边告诉记者。
崖子镇是胶东有名的苹果专业镇,95%的农户从事苹果种植、销售、加工等相关产业。近年来,随着果业不断发展壮大,全镇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党组织越来越难以适应果业发展需要,而农村经济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在带领农民闯市场方面作用越来越强。
针对这一状况,乳山尝试在农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设立党的基层组织。2009年,崖子镇依托果树站建立了崖子镇苹果行业协会,并同步建立了苹果行业协会党支部,通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镇苹果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崖子镇先后有230多名党员群众加入到协会和合作社中,通过整合资源,在管理上实行组织培训、物资供应、技术服务、标准化生产、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果农抱团闯市场,实现了成本降低、质量优化、规模膨胀、效益提高的多重效果。
崖子镇党委书记刘玉刚介绍说,与专业合作社联建后,果农们原料采购普遍比市场价低5%-10%,果品销售价普遍比周边县市区每公斤高0.2-0.4元,去年全镇居民存款突破了5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