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岩是黄海中部的一座无居民孤岛,岛上全是岩石,除杂草外,仅有耐寒、耐旱且根系发达的“耐冬花”生长,她以在雪天和极寒环境下绽放而得名。春节前夕,记者乘船赴千里岩,现场感受到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犹如“耐冬花”一样傲雪绽放。
数千斤补给都需肩扛手提
记者13日上午8时乘“中国海监22”船,耗时约4个小时,从青岛驶往50余海里之外的千里岩,此次出海是为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换班并补给生活和办公物品。
当船靠近码头时,三名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张世江、姜文凯和张开岭已经从山顶冲到码头,准备给补给船挂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随船准备春节值班的张炳仁告诉记者:“因为岛上全是岩石不好开凿扩大,码头小,特别难靠,只有船尾能稍微靠近,经验不足的船长都不敢靠。有时候补给船大风大浪来不了,有时候来了两三个小时靠不上又走了。”
千里岩没有淡水,岩石上更不能生长植物,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的所有生活和工作用品都需通过船只补给。“冬天还好,夏天蔬菜时间长就烂了,有时候六七十天船来不了,我们就没有吃的了。放点咸盐到水里喝,我们叫‘玻璃汤’,最后甚至连盐都没了,只好弄些野菜、海菜自己解决问题。”站长张世江告诉记者。
船刚到时潮位较低,船与码头之间的木板够不上,所以先开始淡水补给。通过从山顶下来的一根消防栓,船将淡水补给到站部。半个小时后,船逐渐靠近码头,一个绿色木板搭在了船和码头之间,上高下低,2米长的木板下就是大海。船只随浪起伏,走在上面感觉摇摇晃晃,监测人员麻利地将一箱箱补给运到码头。
由于站部在山顶,距离70余米,所有生活补给都需要一件件搬上去。记者搬了两箱面食上去感觉已经背上出汗,而今年44岁的邹文凯扛着两大袋蔬菜,手里提着两个灭火器。他告诉记者:“我们干时间长了也就不累了,多搬点可以少跑一趟,坡太陡了。就两三个人,每次几千斤补给和办公用品来了我们要搬三四个小时。”
“用绳绑着自己去干活!”
到了山顶,记者看到站部是一个二层小楼,屋外养着两条狗。张炳仁告诉记者:“这条大狗是德国牧羊犬,已经13岁了,相当于人七八十岁了。我们还能捞着回陆地休息,它一丁点大就在岛上,我们有时候都把自己吃的给它。晚上下去测数据要是害怕,还得狗陪着,真是多亏了它。”
监测人员邹青斌说,现在站部的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有了蔬菜大棚、太阳能和柴油机发电,2007年还搬进了二层小楼,人住在楼上不那么潮了。“原来住在平房,地上潮得都长青苔。被子都不敢叠,一叠水珠就都到被窝里了,平铺着水珠只在外面。”他说。
张炳仁告诉记者:“最难熬的季节就是夏季,不仅温度高、潮湿,千里岩‘三宝’更是盛行。‘三宝’就是蚊子、苍蝇和小咬,岛上苍蝇都咬人,花露水和杀虫剂不起作用,没办法最后就只能让它们咬。现在好像我们都有抗体了,原来还起水泡,现在就一个红点。”
记者在蔬菜大棚看到,里面种着油菜、西红柿和韭菜,油菜和韭菜十分嫩小,唯有西红柿长势不错。“大棚的土也都是我们一点点从船上背上来的,但大棚技术不是很先进,冬天温度低,菜长得慢,供应不了我们的需求。”姜文凯说。
姜文凯随后又带着记者去看了验潮井和盐温井,这是海边两个戴有“红帽子”的小房子,里面摆放了众多的试剂瓶和仪器。“我们每天8点、14点和20点下来测水温,看潮位仪器是否正常,再采集水样回去测量盐度,准时发报。遇到大浪天,我们都用绳子绑着自己干这些活,万一一个大浪打上来我们就没了。” 姜文凯说。
工程师郭栋对记者说:“你见过成龙电影里大风把脸都吹成了纸一样的镜头吧,我有一次遇到台风天下去干活,出门脸就被吹成那样了。但是我们是国家基本发报站,到点就是下刀子都得去。”
最大遗憾:对不起父母和子女
张世江是17年的老站长,1976年刚参加工作就驻守千里岩,在孤岛上已经工作了36年。今年56岁的他戴着一幅老花镜,对于岛上孤独寂寞的生活觉得很正常。“工作都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这份工作就是要忍受寂寞和克服艰苦的条件,我们要是不干还总得有人来干。但是三十几年来,心里觉得对不起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他对记者说。
“这也是人之常情,你常年在外,父母、孩子和你的感情也就淡了,担负不了家庭责任,对老伴也有一份愧疚。” 张世江伤感地说道。
监测人员邹青斌给记者吐露了这样的心声:“我们四十来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但是我们却担负不了家庭的责任。原来没有通信设施,现在遇到刮北风能有点信号,但是家里有事也不跟我们说。说有什么用,没有船下不来,只能干着急,所以每次上岛之前就都做好了不管家里的准备。”
张开岭是一位55岁的老同志,1997年从乳山海洋环境监测站调到千里岩工作,母亲去世后由于遇到台风,船无法到岛上来,他回家时母亲已经去世一个多月。“母亲养育我这么大,但是临终之前都没能到身边,实在是愧对她老人家。”张开岭说。
记者了解到,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人员年龄全部都在40岁以上,平均年龄47.8岁,最大的吕泽利57岁。由于长时间在海岛工作,气候潮湿,大部分人都患有关节炎。“老站长时间最长,关节炎最严重,每天早上都扶着栏杆起床。一步一步下去测水温、采水样。我们就9个人,每次值班三四个人,水文班、白班、大夜班、小夜班轮换倒,因此不管是年龄大小或者站长、员工,都得一顶一干活。”姜文凯说。
邹青斌对记者说:“其实岛上时间长了也有乐趣,晚上在屋顶能看到满天的繁星,这是城市里看不到的。如果你盯着看,星星会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