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安厅自行开发了一套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对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生产、经营、运输履行全程跟踪,动态监控,以此来实行源头把持
文|《小康》记者 朱文强 杭州报道
2010年5月26日20时,杭州上城区23岁的傅程君驾驶一辆奔跑轿车开往滨江区浦沿镇,途中在江边停车吸食氯胺酮(K粉)。行至明德路德兴烧烤店附近时,傅程君产生幻觉,车辆失去把持冲向路边简易小吃摊,造成2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
近些年,在浙江,新型毒品越来越广地迫害着国民的日常生活。在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蔄牛看来,“目前的毒品问题已经不再是简略的治安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浙江盼望通过一种全新的社会化禁毒模式来应对新型毒品的宏大迫害。
新型毒品危局
史兰是家中的独子,因为生意忙父母将他留给了外婆抚养,外婆对他十分宠爱。升入初中以后,史兰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更是满足他的一切请求,在金钱上也对史兰比较宽松。
3年后,史兰以优良的成绩被保送进入名校丽水中学。由于是住校生,晚上出入学校不方便,史兰就请求父母在学校旁边给自己租套房子,父母没有多想就批准了。从那时起,随着零花钱的增多,史兰经常出入一些娱乐场合,并逐渐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人。
离开学校束缚的史兰开端自己的“新生活”,2005年他因为持刀伤人而被学校开除,2007年4月的一天,史兰接触到了令他毕生懊悔的冰毒。尝试了第一口冰毒之后的感到让他有些由由然,想什么就有什么,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那时起,史兰头脑里除了毒品就是钱。为了满足对毒品的需求,他开端变着方法向父母要钱,向亲戚朋友借钱。最终,家人感到无望并进行了举报,2008年,史兰被送到十里坪强迫隔离戒毒所履行强迫戒毒。
史兰的例子并非个案,浙江省现已成为全国受境内外外流贩毒迫害最严重的地区,省内宏大的毒品花费市场促使“金三角”等境内外贩毒团体和毒品犯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频繁组织毒品履行“立体渗透”。
毒品的大批进入,使浙江省的毒品犯法和吸毒人数持续三年以两位数的增幅呈快速蔓延之势。目前,浙江省有1800万外来人口,本地人口大约5000万,这个比例是全国最高的。大批的外来人口加剧了浙江毒品市场的损坏力。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蔄牛说:“生理脱毒很容易,但心瘾是一辈子的。现在社会环境迅速变更,阶层也不断在分化,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一些新型毒品,比如冰毒,正在被当作工具应用。”
这是一个件很可怕的事情。
蔄牛说,新型毒品具有高度欺骗性,生理反应并不明显。另外,它的传播方法是爆炸式的。而且新型毒品大多与其他违法行动交错在一起,并具有不可逆的属性。
当毒品与青少年相连,这种迫害则会越发放大。新型毒品在浙江的蔓延,让当地禁毒形势更为复杂,如何对青少年和流动人口实行监控和预防将是一个新的命题。
社会化禁毒新路径
2007年下半年以来,公安部实行的县级公安机关机构改革对禁毒专业机构(禁毒大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浙江省2007年底原有县级公安机关禁毒大队71个,但在2008年8月全省完成机构改革后,被撤并掉大队15个,仅剩56个。一方面是日益艰巨的禁毒形势,一方面是越来越少的组织办事机构。这在当年成为浙江省禁毒系统最头疼的一件事。在各种压力下,浙江省根据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均虚设在公安机关的实际,将这种虚设机构实体化。
“县级公安机关没有县级禁毒专业大队的,可将县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实体化,并赋予其禁毒大队相干职能。”这是一种新的思路。
2008年10月,浙江省公安厅正式发文明白两点看法:“第一,县(市、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安机关的,要积极争取当地编委批准,履行实体运转。第二,县(市、区)公安机关禁毒大队与禁毒办合署办公。未单设禁毒大队的,禁毒办增挂禁毒大队牌子,并配备适当警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