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市代市长杨鲁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 王晓峰 摄
“既要保泉,又要建设地铁,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探讨,看来还是可行的……”2月22日,省人大代表、济南市代市长杨鲁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破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五年内,济南地铁建设肯定要启动。同时,杨鲁豫表示,为了能更好地留住客人,济南需要更现代的泉水游。
城市交通瓶颈即将打开
五年内济南启动地铁建设
话题索引:堵车,已经成了省城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一个问题。如何缓解交通拥堵,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地出谋划策。但是不管是谁,说到交通拥堵时,都提议早日开建地铁。但建地铁又面临保泉问题,地铁和保泉如何兼得?
山东商报:我们注意到春节之后,济南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专题会议,就是调研如何缓解城市拥堵问题,下一步在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上将有何新的打算?
杨鲁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不是济南市独有,已经成了大城市中的普遍性问题。春节后我开了两次会,专门研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是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不敢说,毕竟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牵扯到市政、交警等等各个方面。
山东商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目前现有的地上道路资源再利用已经非常有限,地铁将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而且,济南市谋划建地铁已经多年,但限于保泉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实现。
杨鲁豫:济南作为这么大一个城市,到一定的时候肯定要建设地铁。要不,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肯定很难组织。之所以迟迟的没启动,主要就是保泉的问题,这些年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这个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山东商报:很多人担心,地铁的建设会影响泉水的喷涌。在保泉和建地铁之间,如何能共赢?
杨鲁豫:我举个例子,当时在泰安时,对于泰山旅游开发建设,有些人也说不能动。我说如果不能动,从古时候到现在泰山什么都没有,不会有石刻、不会有中天门,就仅仅是一座雄峻的高山,泰山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的话,也不会有现在的文化遗产。
同样,济南建地铁,不能说让动不让动,只能说动的好不好,该不该动。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探讨,既要保泉,又要建设地铁,看来还是可行的。五年内,济南地铁建设肯定要启动。
白天看泉,晚上看什么?
泉城留客亟需更现代泉水游
话题索引:泉城济南,守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泉水,却留不住游客,就如同“抱着金砖吃窝头”。对于在主政泰安时将泰山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杨鲁豫来说,如何改变泉城旅游不温不火的现状,也是他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东商报:刚才谈地铁时说到泉水,济南有着丰富的泉水景观和文化,还有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但是一直以来很多外地游客只把泉城作为旅游中转站,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鲁豫:作为一座以泉城命名的城市,泉水是济南最大的名片。济南的泉水怎么能留住人,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你想留住人,就要丰富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吸引他能在这多呆一天。毕竟现代化的旅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光,还要有体验、有互动。泉城旅游光靠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是不行的,游客白天看泉水、晚上看什么?济南需要更现代的泉水游。
我在泰安也考虑如何更多留住游客的问题,现在泰安取得了进展,过去是人均停留一天多一点,现在是两天了,游客也从一千多万到现在的每年四千多万。
大剧院明年八九月竣工
话题索引:全运会让济南的城市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2009年之后的济南也被称作后全运时代。如今,济南又面临一个新的机遇——十艺节。明年就将开幕的十艺节,能否再把济南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发展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山东商报:明年中国第十届艺术节要在济南举办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要做好十艺节,现在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杨鲁豫:十艺节的前期筹备工作,现在正在积极的推进。省里很重视,举办过全运会,我们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场馆的建设修缮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大剧院已经封顶,明年八九月份就会竣工投入使用。城市本身的一些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也需要搞好,修路架桥,完善其他一些设施等也都在进行。
山东商报:济南在自身艺术文化项目上是否有一些准备来应对十艺节?
杨鲁豫:剧目和文化自身的建设是必须要加强和创新的。十艺节在咱们家门口开,我们就要拿出各种各样的演出比赛、创新剧目。
山东商报:很多人都期待着十艺节的召开,能像全运会一样,不仅增加济南的知名度美誉度,还能让每个市民都从中受益。
杨鲁豫:这是毫无疑问的。全运会带动了济南东部新城的发展,十艺节也将拉动西部新城的崛起。借助迎十艺节的契机,我们将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综合环境治理上下功夫,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新变化。
要辐射周边城市 得先有辐射能力
话题索引:山东成功的将蓝黄两大战略升级成国家战略,但是地处山东腹地的济南却不在“蓝黄”之列。十二五期间,济南发展的优势何在,又如何利用这一自身的优势来加快发展。
山东商报:刚刚结束的济南市党代会上提出,济南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自身的优势在哪里?
杨鲁豫:济南和其他城市比起来,最大优势就是省会。因为是省会,所以交通是比较便利的,这是优势;省会高校科研机构比较多,人才荟萃,这是人才优势;此外,金融发达,商业繁荣,这也是优势。
但是这些省会优势,我们认为发挥的并不是很充分,发挥的还不够。怎么把资源变成财富,潜力变成实力,这是今后五年最大的任务,现在就看我们怎么去做了。
山东商报:但是作为一个省会城市,除了自身发展之外,我们还要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杨鲁豫:对,省里已经拿出了省会都市圈的相关规划,这也是我省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来发展好这个经济圈。作为济南市来说,我们要起到带头作用,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要想让周边的城市都愿意接受济南的辐射,你得有辐射能力,我觉得我们现在能力还不足,还需要加强。
山东商报:如何加强,能谈谈您的思路吗?
杨鲁豫:巩固加强农业,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做大做强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对传统产业和现有的工业企业,改造升级的同时,要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新型工业,如新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还有新电子、新能源等。
章丘收费站、黄河大桥收费站
能否先让本地车免费通行?
话题索引:不管是市区辐射周边,还是省会辐射都市圈,首先都要解决人员的顺畅通行问题。但是目前省城东拓北跨面临收费瓶颈,省会都市圈内各城市交往互动,也面临着传统交通方式升级,加快不同城市通达时间的问题。
山东商报:十二五,济南发展将继续东拓、北跨,但是在不少政协委员和经济界人士看来,济南黄河大桥收费站、章丘收费站已经成为阻碍济南城市东拓和北跨的一个门槛,对此您怎么看?
杨鲁豫:作为济南市民来说,都希望收费站别收费了。但是这个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到章丘、过黄河的路桥,原来都是交通干道,走的不只是济南的车,还有过境的车。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最好济南的车,能不能先不收费?过境的车统一再考虑,不过这还需要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山东商报:在济南和周边兄弟城市的交通联系中,大家也希望能有更快捷的交通方式,让不同城市的市民交往更方便,这样才能让省会都市圈更好的抱团。
杨鲁豫:省里也在统筹考虑省会都市圈的城际轨道交通问题。以济南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的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但怎么来推进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形成城市群,肯定是多赢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重大设施的资源要共享。城际铁路建成后,可以实现济南与周边城市半小时通达,周边城市才能更好的接受济南的辐射。
相关专题:聚焦2012山东两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