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上午,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2012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10年,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三甲。此外,与2006年相比较,排位上升的有11个省、市(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市,排位上升了6位。
竞争力·排名
江苏广东上海全国三甲
蓝皮书指出,2010年,江苏、广东、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三甲,山东排第六。2010年正值“十一五”最后一年,与“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相比,各省又有哪些变化呢?记者根据蓝皮书中的数据统计发现,与2006年相比较,排位上升的有11个省、市(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市,排位上升了6位;安徽省排位上升了4位;江苏省和江西省排位均上升了3位。
竞争力·指标
产业经济竞争力是中坚力量
蓝皮书指出,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产业经济竞争力是推动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中坚力量。
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和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名之间的比较来看,大多数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升降与产业经济竞争力的排名升降基本同步,产业经济竞争力与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密切关系,表明产业经济竞争力是经济综合竞争力中的主要竞争力。
另外一些省、市(区)的发展情况也充分证明产业经济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是推动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中坚力量。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产业经济竞争力这一关键指标。
竞争力·区域
东西部差距逐步缩小
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绝大部分都在上游区,只有河北省处于中游区,海南省处于下游区,其他8个省份都处在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上游区,并且排位比较稳定,变化不明显,说明东部地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是,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内部,竞争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最明显的差距体现在海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
从全国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测算和分差来看,2010年全国4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依次为:东部地区46.77分、中部地区34.97分、西部地区29.99分、东北地区36.01分,西部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值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与2006年相比,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了2.23分,表明西部地区竞争力有所提升,但差距仍然较大,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也有所缩小。
竞争力·解析
支持力度强,西部“快马加鞭”
专家指出,虽然西部地区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与东部差距仍然较大。不过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竞争力差距呈现继续缩小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均衡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专家说。此前,媒体报道称西部地区经济正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并为全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西部大开发10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使得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得到加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