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4月3日讯 昨天在《生活帮》栏目中看到,清明节期间祭奠的人群那是人山人海啊!祭奠的人多了,祭奠时给陵园留下的祭品就多啊!这漫山遍野的祭品就够工作人员忙活的了。
济南玉函山公墓副所长孙建军:“昨天祭奠的人数已经超过五万人,今天和明天两天到个小高峰,预计要十多万人。”
在济南市玉函山公墓,前来祭奠的人依然把上山的道路挤的满满当当。工作人员说,每年清明节之后打扫漫山遍野的祭品都是一项大工程。
孙建军:“现在墓区,目前来看垃圾产生的还是很多,一个清明节期间,我们山上产生垃圾到40多吨。”
新式墓葬 碍于传统少人问津
其实公墓的压力远远不止祭奠人数过于集中这一个方面,作为一项特殊用地,我国的墓地资源已经非常的紧张。我国的民政部门一直在推广新式的墓葬,像海葬、树葬、草坪葬,还有最近推出的花坛葬等等。这些新式的墓葬在推出以后,人们普遍表示比较认同。
济南市民:“年轻人应该想开了,很好,有些老人想不通。”
济南市民:“主要的就是土地越来越少了,少占土地。”
而令人尴尬的是,新的墓葬方式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是在推广方面却遇到了一些困难。
济南玉函山公墓副所长孙建军:“97年我们就搞树葬,到目前为止10多年了,使用的群众不算多。”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魏然:“我们的树葬和草坪葬早在10年前建园的时候就开始推广了,客户还是少一些。”
工作人员介绍说,新墓葬方式在推广中最大的难度就是与人们传统观念相冲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会逐渐得到改善。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魏然:“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还有市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方式的。”
过去的观念讲究入土为安,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观念确实需要改一改了。往大了说,墓地的占地面积不是一个小数,对以后的发展没有好处。往小了说,以后家里孩子越来越少了,按照传统方式殡葬的话,孩子们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当然,现在让人一夜之间转变观念也很不现实,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会逐渐认识到新式殡葬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