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郑庆运介绍说,新医改使政府的职能落实到位,卫生院没有必要再为创收“折腾”了,我们必须尽快转型,向农村社市中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基础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才是我们卫生院的责任所在。
翻开这家乡镇医院的发展历史,你就会发现,在2010年之前,与无数普通的乡镇卫生院一样,这个医院也在这个盘根错节系统机制间生存,那时候,根本无法顾及医院职能,为了创收,只能“小马拉大车”一样的不断扩大医疗业务范围,在上级医院走穴专家的帮助下,医院平均每年开展大手术100多台,能开展胃大部切除、肺叶切除、股骨头置换等大手术,曾经一度是医院引以为豪、大肆宣传的资本。即便如此,他们还不得不在大量欠债的同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医疗设备,以提高服务能力,吸引患者就医。尽管如此,医院经营照旧困难,职工工资只能发放30%左右。2008年,卫生院财政上划,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业务补偿、卫生项目支持的多形式经费补偿机制逐步形成,下拨到卫生院的经费逐年增加。拿2011年来说,唐口街道有 8.7万人口,按每人每年25元计算,仅一年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就 200多万,加上基本药物制度经费,实行“先看病后付费”预拨经费,职工工资上划,一年下来医院各项经费就有600多万,相当于过去两年的业务收入。经费有了保障,卫生院终于不用再为生计上火发愁了。2010年初,这个医院提出了“功能归位,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医院的服务模式开始由以医疗服务为重点,逐步转向以基本公共服务主和基本医疗并重。
三年来,随着上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这个医院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开展此项工作。2011年,医院加强了在预防保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卫生室管理方面的人才力量,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并设立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中心、预防保健中心、一体化管理中心三个分中心,健全制度,赋予相应职能。从临床一线抽调5人建立专职的妇幼卫生队伍,规范开展妇女儿童卫生保健业务。目前,唐口街道的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网络基本健全,逐步建立起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有机结合,医院和村卫生室信息共享,临床人员和公卫人员、防保站和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他们以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慢病规范管理、老年人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和孕产妇保健等免费服务项目,医院每天都有一些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在村里查体、咨询、随访,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他们普遍反映,天天和群众接触,更助于了解群众的健康观念和健康需求,和群众的感情距离一点点拉近了。目前,全街道完成居民健康档案24644户,84665人份,电子居民健康档案81806人,完成总户数的98.02%。完成 65岁老年人健康查体6924人,查体率达92%;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达到90.1% 和100%。
孕产妇健康管理率达到95%;3 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6.2%;传染病报告率及时达100%,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100%。
在搞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医院利用好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等现有的医改惠民政策,踏踏实实经营基本医疗,实施了医疗模式改革,推行了“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的医疗业务不降反升,经济收益实现三年三连
增。2011年,医院门诊人次更是达19828人次,收住院达2200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0.16%和41.74%。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600元增加到现在的3300元,每月绩效考核之后,每人都能四五百元不等的奖金。
新医改政策到位使乡镇卫生院感到信心百倍。中国乡镇卫生院发展多年,其功能一直定位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上。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必然要回归责任本位。而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政府职能落位,乡镇卫生院也必然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