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记者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见到了烧伤后住院治疗的孔兵一家,主治医生储海涵告诉记者,目前这一家三口病情平稳、恢复情况良好,其中妻子徐敏与儿子大洲的烧伤创面已经全部长好,大洲已经开始下床练习行走,而烧伤面积达95%的孔兵还剩10%的烧伤皮肤没有愈合,右腿还需要再做一次手术。由于年轻力壮,身体恢复较快,如果后期整形治疗能顺利进行的话,孔兵的身体状态有望恢复到烧伤前的80%,不仅基本生活能够自理,还能恢复一定的劳动能力。
火灾烧伤后能够迅速恢复,让关心孔兵一家人伤情的热心市民为之感到庆幸,但这并不代表着孔兵一家三口的生活能够回到火灾前的幸福。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孔兵一家三口的治疗费用已经达到了78万元,而后期为恢复机体功能而进行的整形治疗还需要至少100万元的资金,这个已经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的普通家庭,再也无力承担这样一个天文数字了。
随着我国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日益完善,但当天降横祸、大病来袭时,这些医疗保障体系又显得“力不从心”,高额医药费依旧是普通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卫生部门
“新农合、医保是普惠性政策”
储海涵告诉记者,孔兵一家进行前期治疗花费的78万元主要包括多次手术费、营养费以及补充血浆、蛋白质的费用,其中血液花费和抢救药物花费相对较高。“前期是为了保住患者生命花得救命钱,由于病人身体状况好、恢复快,医院本身也减免了部分费用。而后期的整形治疗对于病人今后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治疗方案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恢复状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疤痕增生挛缩等情况做功能性恢复。”据储海涵介绍,由于皮肤烧伤,现在徐敏的眼睛都无法闭合,晚上睡觉都得睁着眼;孔兵脖子部分的皮肤也都长在了一起,现在的他根本无法抬头。另外,一家三口还都存在手指弯曲无法自由伸展的情况,记者看到大洲双手的食指明显肿胀粗大,并且始终处于弯曲状态。“这样孩子以后上学都没办法拿笔写字了。”孔兵的妹夫孔庆红告诉记者,很多诸如此类在常人看来都十分简单而必要的动作,他们都无法完成。
据孔庆红介绍,姐夫一家的生活原本就不太富裕:孔兵靠开货车一个月能赚两千多块钱,徐敏在保险公司跑业务平均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并且夫妻俩还身负20万元的房贷。出事后急需用钱,不仅家里的货车低价卖出,亲朋好友也都借遍了;由于很多药物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新农合按照25%的比例给报销了12.77万元医药费;幸好社会各界好心人捐助了64万元善款。但是两三个月之后即将开始的后期整形手术的花费,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却如同一个无底洞。而且之前公布的银行账号现在基本也已经没有善款再汇入,说起这些,孔庆红显得十分无助。
济宁市卫生局农村卫生科科长孔凡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孔兵一家的情况很令人同情,但是由于他们一家的伤情是因为意外事故,一般不会被列入大病救助范围,而新农合、医保又是一种群体性和普惠性政策,如果想对这种高额花费的病人进行单独救助并不现实,毕竟每年存在这种情况的家庭也不在少数,这更需要民政部门以及慈善机构共同伸出援手。但是为解决这种因大病致贫的情况,济宁卫生部门也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孔凡生透露,济宁市卫生局正着手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报销比例,减轻患病家庭的负担。
慈善部门
“社会力量应更多参与大病救助”
“我们每年都接触多例大病重症患者,不管患者的家庭条件之前如何,只要出现一例大病患者,生活就变得异常艰辛。”济宁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发良说,“大病难治愈,花费又高,动辄便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这对多数家庭而言都是天文数字,很多家庭为保亲人性命不惜砸锅卖铁,甚至倾家荡产,所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非常多,更有甚者,由于缺钱看病,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治疗。”
张发良告诉记者,很多到访群众建议慈善总会的善款应该更多地向医疗救助方面倾斜。为此,济宁市慈善总会组织进行了大规模调研活动,用时月余深入100多个乡镇村(居)和社区调查,提交了3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在年度救助计划中调整了慈善救助比例,提高了大病救助标准,并在全市多家医院设立疾病救助基金,动员医疗卫生机构认捐大病慈善医疗救助基金,通过限额资金救助、医疗优惠减免、发放医药购药卡等方式,对贫困大病患者及时进行救助,探索建立了具有济宁特色的以冠名基金为主体的大病救助体系,成为济宁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的有力补充。
张发良解释,以孔兵一家为例,慈善总会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设有“济宁慈善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救助基金”,住院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按规定享受医保、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费用10万元以下的,给予20%的减免救助,10万元以上的给予30%的减免救助。此外,慈善总会还根据病种及家庭情况发放3000—5000元的慈善大病救助金。
“一位尿毒症患者一年至少要透析100次,费用巨大,而几千元的限额资金等救助实在是杯水车薪。”张发良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大病救助的比例,财力富足的地方要加大对大病患者的投入,让得大病的人看得起病。“光靠一个组织或个人献爱心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因此还是要依靠社会,呼吁社会组织参与到对大病患者的救助中来。”张发良感触颇深地表示,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发展势头正劲的企业多关注大病患者,为困难患者踊跃献爱心。
民政部门
“大病保障应寄希望于医改深入”
“在得知孔兵一家的情况后,我们直接到医院烧伤科找到了他们的亲属,为他们办理了5000元钱的临时救助,曲阜市民政局也给予了2000元钱的救助。”4月13日,济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殷令喜介绍,民政局针对突发性的天灾人祸设定了临时救助,以解患者就医的燃眉之急。
殷令喜告诉记者,患者看病费用经新农合、医保报销之后承担的费用超出其家庭一年总收入的,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一般家庭能给予最高7000元的救助,而五保人员最高能给予1万元的救助。对于孔兵一家三口严重烧伤的特殊遭遇,4月12日民政部门又给予了孔兵一家5万元的救助金。“另外,今年民政部门针对34种疾病启动了特大疾病救助,对于花费特别大的家庭,第一次救助之后,承担的费用仍然达到5万元以上的,可以申请二次大病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最高可以达到30%。”殷令喜表示,目前济宁市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覆盖,去年大病医疗救助的人均救助标准达到了4400元,救助病人1万多例。
“事实上,大病患者是一个群体而并不是个例。”殷令喜告诉记者,每年济宁市光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患者在1500例以上,花费最少五六十万元,而恶性肿瘤的患者更是高达1万多例,这些还都是能掌握到的情况,而实际人数肯定远远高于这些数据。
“近年来,尽管新农合及医保的报销比例、人均筹资标准等也不断提高,但是短期内还达不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和金额也都有限。”殷令喜认为,对大病患者的救助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单独承担起的重任,最关键的是通过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药物管理方面,医院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对于一些价格高昂又非必要的药物应该有所限制,否则医药花费高的问题很难解决,患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孔兵们”的不幸
需要制度保障
孔兵一家近80万元的治疗花费,绝大部分来自社会好心人的捐助,卫生及民政部门有限的救助显得杯水车薪。面对如此高额的医疗花费单纯依靠相对感性的社会捐助,虽能解一人一事之困,终究不是能适用所有人的办法,怎样让如孔兵一样在事故、疾病中遇到困难的人得到制度上的保障,才是更应该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眼下孔兵一家的治疗已近尾声,相关部门更应该主动考虑,孔兵一家人接下来的生活怎样得到保障。如果仅仅是给予一月几百元的“低保”,生活步履维艰不说,随着孩子今后上学接踵而至的不菲花费更会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孔兵一家的遭遇并非个案,这个群体面对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这需要随着医改的深入来解决。此外,关于这部分人出院后如何保障生活,也是对我们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提出的新挑战。(刘田 王德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