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有机大蒜生长的关键时期,在霄云镇鲍楼村有机大蒜基地里,蒜农们正在严密的护栏、整齐的蒜田里,精心的护理着有机大蒜。
土地要先“活”起来
霄云镇鲍楼村的3200亩有机大蒜基地,由过去长期的耕种,地盐碱化得厉害,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产蒜品质相对不高。建立有机大蒜基地后,开始使用生物有机肥,把作物秸秆、榨油豆渣、禽畜粪便等再利用,土地的条件变好了,盐碱程度逐渐减轻,土壤养分也更加充足,肥沃的土地促进了作物的长势,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入侵机会,土地好像“活”了起来。
高科技”、“土办法”一起上
在霄云有机大蒜种植基地任何化学农药的使用都是不可以的,所有的除草剂、杀虫剂与杀菌剂都不可再用。防虫害全部使用物理和生物的办法来解决。没了农药,除虫三十六计全被用上了,灭虫灯、粘虫板,但最有效的还是大自然的食物链。青蛙、七星瓢虫、蜻蜓等都渐渐多了起来,让有机种植基地充满了生机。
严格落实有机标准
农户对有机大蒜的管理,还体现在对整个种植生产过程的规范与监控上面。每一个大蒜生长步骤都是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并且有机地块的排灌系统、土壤耕种须与常规地块全部隔离。灌溉用水,全部符合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GB5084的29项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再加上“绿色”地膜、现代化种植设施等的投入,都确保了霄云镇有机大蒜的品质。
提升品牌不断扩展销路
通过与成功果蔬等龙头企业对接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有机大蒜的品牌也逐渐得到百姓的认可,市场不断的扩大,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销路也实现了新的增长。每一批“出产”的农产品都会被打上标签,就是卖到全国各地,也都能知道产地和厂家。
增收致富带动有机产业发展
这种专业企业+基地+市场+超市+外销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双赢”,带动了霄云镇大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吸引了周边村200多户的种植,截止去年每户实现增收约2400多元,为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生态健康霄云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肖磊 孟凯)
王连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