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综述
吴琳 季昌栋
全兖州市“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开展以来,始终把开展活动与锤炼干部作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迅速组织济宁兖州市驻兖8个工作组和全兖州市1188名下派干部到村开展入户谈心、联建帮扶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抓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推动活动迅速开展
一是谋划思路抓重点。高度重视活动开展,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将巩固培植先进、整治帮促后进作为工作重点。对强村,实行兖州市镇两级“双重管理”,兖州市级领导直接联系制度,着力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对后进村,在以镇街党政负责主抓的基础上,选派49名“大个头”兖州市直单位一把手重点帮促。二是营造氛围抓启动。在“一报两台”、党建网站开辟“下派干部在基层”、“第一书记话发展”专栏,编发简报21期,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兖州市委书记、兖州市长等领导在第一时间进村开展活动,一周内,所有下派干部与村、社区完成对接。三是明确任务抓培训。举办了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明确提出“一必须、五不准、户户到”驻村纪律要求,组织全体下派干部围绕“八要八不,争做八大员”进行公开承诺。编印了2200多册《基层组织建设年40问》,明确了入户方式和谈心重点。统一制作了工作职责公示牌,并要求下派干部入户时随身携带便民服务联系卡,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
抓谈心交流,全员发动,进村入户体察民情
一是集中调研,启动“春风助推行动”。将4、5月份作为集中调研月,开展了“全员大走访、入户全覆盖”活动,并将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和兖州籍在外人才信息调查等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切实做到摸清村情民意,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济宁兖州市领导率先垂范,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次忠,兖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陈民等领导纷纷到联系村调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深入群众家中详细了解情况。目前,兖州市27名兖州市级领导全部到村开展走访调研,各级党员干部已走访百姓15000余户。二是健全机制,确保入户谈心效果。推行了“四六十”走访谈心工作法。建立下派干部入户走访进度报告、走访台帐、民情走访结案、进度督查通报“四项制度”,确保谈心交流不走过场;推行早晚走访农忙户、随机走访农闲户、发函走访空巢户、反复走访上访户、预约走访示范户、重点走访贫困户“六访”工作法,确保走访无遗漏;围绕下派干部入户走访谈什么、问什么,实行问基础、问生计、问补贴、问负担、问保障、问身体、问平安、问文化、问困难、问期盼“十问”制度,指导下派干部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三是热情高涨,下派干部真情融入。驻前盛村“第一书记”孙京辉,去年就开始驻村引导当地村民种植牛蒡,为把种植规模发展上去,真正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今年她主动申请留在农村,放弃了回单位过舒适日子的机会。目前,该村已有360多亩土地种植了牛蒡,农民年均增加收入6000元。再如,驻薛朱刘村“第一书记”宋颖,孩子刚满一岁就积极报名投入到驻村工作。目前,全兖州市下派干部都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驻村入户、谈心交流活动中。
抓为民办事,协调各方,合力助推帮扶工作
一是典型带动,促下派干部比学赶超办实事。大张旗鼓地宣传驻村“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激发下派干部争相干事的热情。济宁兖州市残联驻易村“第一书记”李萍,协调农田道路建设资金8万元,种植绿化苗木2300株,协助建设1700平方米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月份即可投入使用。兖州市财政局驻皇林村“第一书记”杨兵,根据入户谈心情况,建立了皇林村群众待办事项动态管理系统,并公开了为民“十件实事”,增加村集体收入、硬化衔接路、组建腰鼓队、村庄绿化等4件实事已完成。特别是在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上,协助引进了瓷瓶贴花项目,不仅就地解决本村70余名妇女的就业问题,还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近10万元。目前,下派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805件。二是督查推动,促镇村干部全力配合办好事。为避免出现“下派干部一头热,镇村干部围观看”的情况,先后5次召开调度会议,对下派工作组和各镇街帮扶工作同步督查、通报,切实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形成了工作合力。如:颜店镇党委积极配合兖州市农委工作组到村开展测土配方活动,并组织周边村民有序接受专家现场指导,起到了帮促一个村,带动一大片的效果。三是上门走动,促部门单位全力支持办成事。采取“上门送简报,下村陪走访”的形式,激发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的帮扶热情。兖州市国税局出资购买了500吨水泥,为帮扶村和联建村修路提供了支持;兖州市工商局协调启动了所驻村5条近万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工程,现已有2条主干道完工。目前,各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3000万元。
抓作风转变,城乡联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为促进机关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组织开展了“城乡联建创五好,驻村入户转作风”活动,全兖州市91个兖州市直部门单位与151个村对接联建,机关干部全部到联系村开展“访三老、走三户、搞三同”活动,实现了“干部俯身‘接地气’,党群干群‘零距离’”的目标。如驻西嵫阳村“第一书记”于钦亮,这个年轻的副科级干部简历上也只有“2008年9月至今担任济宁兖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副科级干部”短短一行经历,是个典型的“三门”干部。在这次的下派工作中,他把调查村情民意、锻炼工作能力作为工作重点,踏踏实实地入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交流,及时整理答复群众提出的每条意见建议,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实现了从刚入村时空有热情干大事到体察民情办实事的有效转变。西嵫阳村72岁的老支书许广玉对我们说:“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