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华尔街日报》21日报道,尼泊尔登山运动部官员昨天称,至少3名外国登山者在从南坡尼泊尔一侧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返回途中遇难,另外还有2人失踪,分别是来自中国的登山者及其尼泊尔向导。法晚记者上午从尼泊尔官方珠峰南坡大本营核实,这名失踪的中国人是55岁的Ha Wenyi(音:哈闻宜),他被发现已经遇难。
对于出事的原因,尼泊尔登山运动部官员迪彭德拉·保德尔分析认为,这几名登山者很可能遭遇到强风。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领保中心提醒中国登山爱好者,在登山前一定要到领馆进行报备,以消除安全隐患。
五人出事
从珠峰顶返回途中不幸遇难
《华尔街日报》昨天报道称,上周五、周六,大约150名登山者齐聚珠峰,但由于天气多变,这些登山者被迫停留在营地中等候继续登顶。
21日,尼泊尔官员突然发布消息说,有5名登山者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后在返回途中出事。
路透社的报道称,3名已经遇难者为:死于海拔8700米处的61岁德国医生埃贝哈德·沙夫,他在登山途中还将山上的老旧垃圾移走;死于海拔8650米处的32岁加拿大籍尼泊尔人施利亚·沙(女)以及一名韩国人。另外两名失踪者为:一名中国人及其尼泊尔向导,但也有消息称这名中国人也已经死于海拔8600米处。
此次登山活动的组织者亚洲徒步公司负责人称,沙夫的尸体还躺在海拔大约8700米的山坡上,已经通知其家人和德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如果其家人希望我们把遗体运下山,我们也会努力去试,但是从那个角度来看这样做很难。”
上午追访
55岁中国登山者被发现已遇难
尼泊尔官方珠峰南坡大本营的公务人员迪盆卓·鲍德尔上午告诉法晚记者,遇难的中国人是55岁的登山者Ha Wenyi(音:哈闻宜),他被发现在珠峰海拔8600米处遇难。至此,已经有4人遇难。陪同他的尼泊尔向导也失踪了,目前还未找到,不知是否已经遇难。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领事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上午告诉法晚记者,他们是在当地时间昨天下午得到这一消息的。事故发生在登山者下山途中,但是出事的同胞并没有在大使馆进行必要的身份登记。目前领馆正在积极地与尼泊尔的当地有关部门及登山协会进行沟通,希望尽快了解到这名中国登山者的详细信息。
死因猜测
尼泊尔主管登山事务的官员贾南德拉·什雷斯塔说,遇难者死亡原因可能有两点。官方目前还在从下山的登山者中了解更多的细节。
1
发生拥堵 导致氧气不足
尼泊尔主管登山事务的官员贾南德拉·什雷斯塔说,上周六时登山路途十分拥堵,这群攀登者在下午2时30时还在登顶途中,这是十分危险的。一般情况下,中午11点以后就不建议继续登顶了。
珠峰南边隘口最后一个营地以上的区域被称为“死亡地带”,该处斜坡陡峭,遍布冰雪,路况恶劣,氧气稀薄。
贾南德拉说,一旦发生拥堵,登山者就要在高海拔地区等候更长的时间,而他们随身携带的氧气有限,不足以供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使用。
2
遭遇强风 构成致命威胁
尼泊尔登山运动部官员迪彭德拉告诉记者说:“他们18日出发时直到19日上午,天气状况对攀登都很有利,但19日稍晚时候发生了风暴天气。”
迪彭德拉分析认为,这几名登山者很可能是遭遇到强风不幸遇难的。另一名韩国登山者被报告失踪。
他说,珠峰高海拔地区近日突然遭遇罕见的强风暴,对返回途中的登山者构成致命威胁。
专家说法
政府应系统安排登山 规定人数上限
路透社称,自从1953年,英国登山队两名队员登上珠峰顶峰之后,已经有约3700人攀登珠峰,至少236人死在珠峰的山坡上。在下个月雨季来临前,有大约300名登山者在不同的营地里等待好天气的时间差趁机攀登珠峰,由于天气恶劣和强风影响,很多外国人已经放弃登顶。
《华尔街日报》文章称,珠峰的攀登旺季是在3月底到6月初,尼泊尔政府并没有限制登顶人数上限。本季的第一个晴好天气就是上周末,然而上周六下午高海拔地区就遭遇了风暴。
尼泊尔登山协会前主席、珠峰专家昂·多尔济称,政府应该对攀登进行具体安排,规定人数上限。他认为,上周六发生的拥堵说明攀登者在登顶途中耗费太多精力,导致下山时体力不足,引发了高原反应等问题。
领馆提醒
中国登山者很少报备 存安全隐患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领事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类似这样的事件,在尼泊尔每年都会发生好几次,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中国登山爱好者没有到领馆报备身份,这使得领馆在处理应急事件时变得比较被动,也使登山活动存在安全隐患。
领馆因此提醒中国登山爱好者,由于登山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所以来尼泊尔进行登山活动的中国公民都必须向大使馆进行报备,使其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大使馆的帮助。在报备时,大使馆还会再次提醒登山爱好者们,是否带齐登山的必备工具等。
本版文/记者 尹晓琳 实习生 徐晨晗 孙晓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