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岛城市民呼吸的空气 、饮用的水源究竟质量如何?6月5日,青岛市环保局通报了2011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据通报,去年岛城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5%,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6处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主要河流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79.0% ;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4.4% ;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况。
去年全年334个空气优良天
在2011年岛城环境质量状况的通报中,空气环境质量被列为第一大项。据通报,过去一年,岛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市环境监测中心工程人员表示,这意味着在2011年的365天中,岛城有334天空气质量为优良。而2010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1天。
不过,记者观察发现,近来一直热议的“PM2.5”并未在通报中出现。对此,市环境监测中心解释,PM2.5是今年才纳入质量监测范围的,2011年还视PM10为影响岛城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据介绍,334天优良空气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三大治理措施。一是对扬尘污染的专项整治,环保、建设等部门去年对钢铁、建材行业、煤炭堆场开征“粉尘排污费”;二是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淘汰燃煤锅炉30台,总吨位15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140吨。第三就是对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的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已淘汰黄标车1.1万辆,完成6座储油库、87座加油站、119辆油罐车的油气污染综合治理。
6处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通报显示,2011年,向市区供水的崂山水库等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也就是说,市区居民日常喝的水完全是安全优质的水源。
此外,全市30条主要河流62个监测断面的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9.0%,同比升高2.0个百分点;22条重点污染控制河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1.5%和40.5%;省控河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6.4%和67.1%。
通报会上,市环保局副局长汉红燕表示,为防治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青岛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开展了城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保证饮用水源地的保护。2011年,岛城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新增处理能力10万吨/日,实现7个污水处理厂共计6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升级改造。对重点流域,出台了《大沽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墨水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办法》等污染防治依据,加大了李村河、海泊河、大沽河等22条主要污染控制河流的治理力度。
胶州湾海域两项污染物超标
作为沿海城市,近岸海域环境是青岛环境质量的重要部分。2011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良好 ,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4.4%。其中,胶州湾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4.3%,对不达标的部分,环保局通报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两项主要污染物超标”。而胶州湾外黄海海域水质良好,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对近岸海域环境的保护,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2011-2012年环湾保护行动计划》,对41家直排海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了升级改造或接入管网工作。目前,岛城已经初步建立起陆海统筹的环境监测和综合评价体系,完善了胶州湾陆海统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根据通报,全市道路交通和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但受机动车噪声的影响,市内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升幅较大,夜间存在超标现象。此外,2011年监视到的全市电离辐射环境,依然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所有监测点位均未发现放射性污染,电磁环境总体良好 。全市75家单位共545枚放射源均处于安全监控状态。日本福岛核电辐射事故影响曾一度让市民恐慌,环保部门也于第一时间启动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程序,及时发布监测数据。
市民评说
还属咱青岛的环境“最恣”
5日,岛城2011年环境质量状况一经通报,不少通过网络发布获得消息的岛城市民大为开心,感到十分骄傲自豪。市民单先生是位商务人士,日常工作中频繁奔波在国内各大城市地区,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习惯用手机软件测试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然后跟青岛的测试进行对比,“测试多了,就觉得真是属咱青岛的环境最恣,最宜居,尤其是跟北京、成都、济南等城市相比,青岛的城市环境质量绝对完胜。”
最新发布
今年前5个月空气“最清新”
5日下午,紧随2011年岛城环境质量状况通报之后,青岛市环保局再度更新数据,宣布刚刚过去的1~5月份,青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4.1%,同比升高1.4个百分点,成为史上“最清新”空气质量。
官方信息显示,1~5月份,岛城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达到143天,同比增加3天,较200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加幅度在3~21天之间,创下了青岛市自2001年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以来的历史新高。记者 王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