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造假者将自己的错别字习惯带到了作假过程中。”王先生推测造假者极有可能不是中国人,因为稍有文化的国人,都会懂得示字旁与衣字旁的差别。
疑点2:书长卷却运笔迟疑、顿涩?
仅从作风上来看,王保良确定这确实是黄庭坚的作风,不过从运笔等仔细揣摩,他感到这幅长卷经不起斟酌。
王保良对照《宋黄庭坚书松风阁诗卷帖》影印本,该帖也为行楷,字迹大小也与《砥柱铭》相近,《松风阁》中用笔顿挫奇崛,而《砥柱铭》几乎没有这种特点。此外,不少处所运笔迟疑、顿涩,还有回描的痕迹。
“犯了很多写行书不该犯的错误。”王保良说,从这些细节上看,这很可能是一幅描摹的作品,没有黄庭坚自然随便的气韵。
疑点3:博物馆连镇馆之宝都卖?
从《砥柱铭》的起源看,他认为如果《砥柱铭》是黄庭坚的真迹,日本有邻馆将其出售不可思议。
这幅长卷是台湾一位藏家2000年从日本有领馆购得,当时价格五六千万元。而《砥柱铭》是这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王先生说:“现在并没有听说有邻馆经营状态恶化,面临倒闭的危险,作为博物馆为什么出售这么可贵的黄庭坚长卷?而且是以区区几千万的价格?”从这一点上说,他推测有邻馆能出售这件《砥柱铭》,至少阐明这件作品的真伪,当时就没有得到日本业内的认可。
北京保利
上拍前经国内顶级专家鉴定过
昨日,商报记者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市场部取得接洽。该部门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说,有关《砥柱铭》的真假,在上拍之前保利已经约请全国顶级权威专家进行鉴定,很多专家现场观摩作品并鉴定真伪。这些专家就包含台北故宫博物院领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傅申先生,他认为,《砥柱铭》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作品,应当为本人的真迹。
北京保利的工作人员说,按照我国现行《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德的,不承担瑕疵担保义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