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是金乡县交通运输局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因公致残的四级肢体残疾人。
近年来,李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志、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苦练技术,出色地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近十年来,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济宁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秀监理员”;2008年被济宁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秀质量监督员”;2010年被济宁市农村公路管理站评为“村村通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11年度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
爱岗敬业 不断进取
李军自1992年从山东省交通学校毕业分配到交通运输局工作后,一直奋战在公路建设的第一线,先后从事公路统计、公路设计、工程管理、公路规划、工程监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1999年被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抽调参加了京福高速公路建设管理;2001年受金乡县交通局委托组织编制了《农村公路网规划》(2001年—2020年);2003年—2012年作为交通局质量监督负责人对1000余公里农村公路的建设进行了监督管理;2011年作为编委参与编制了《高活性粉煤灰基层设计研究与施工指南》一书,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工作期间,李军对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兢兢业业,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为金乡交通事业付出了辛勤汗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更新观念 开拓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李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公路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一些新材料、新工艺逐步应用到公路建设中。李军带领工程管理人员紧跟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学习、及时消化新知识,更新管理方法,调整工作思路,每年都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2003年以前,地方公路建设未推向市场,当时的主要管理任务是直接组织现场施工;2003年“村村通油路”工程实施后,管理的重点转向施工企业。2009年以来,随着金乡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交通运输局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公路建设任务,在李军的带领下,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均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未出现一起质量安全事故。
忘我工作 无私奉献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由于交通条件限制,为了更好更细进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施工期间李军在工地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不回家,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1996年金张线肖云段改建,工地离家25公里,当时李军的妻子身孕在身,家里又没人照顾,只能骑车两头跑,早晨天不亮就从家出发,晚上等工地人员都下班了再往家赶,来回不见太阳,就这样一直到工程完工。工程顺利完工了,而李军却从此落下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开始发作。此后,李军一如既往风餐露宿,默默坚持带病工作。2009年以来,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发展,交通建设任务特别繁重,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设;2011年开始的网化示范金乡县600余公里的农村道路,把的公路建设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这期间,李军同志带领公路建设管理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始终坚持在工作第一线。虽然病痛每时每刻都在无情地折磨着他,但他却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耽误工作。现在,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病情日渐加重,部分关节变形,出现了更能障碍,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讲过任何条件。
廉洁自律 坚守原则
李军始终把维护国家与人民利益作为基本原则,带头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党的纪律。近几年由于工程较多,施工队伍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拉拢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也有人因此找过他,但都被他严词拒绝。不管谁承包的工程,只要他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一律按要求限期整改,不留任何工程隐患,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质量,维护了人民利益,也塑造了交通部门的良好形象。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李军表示会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把交通事业作为自已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为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金乡残联)
刘雪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