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仙桥街道大力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立足村居,面向群众,以满足居民群众业余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街道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辖区居民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街道先后投资20余万元改善村居文化设施,在每个村居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居民活动场所,使居民在居住范围内就可进行文体休闲。
二是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建设。街道把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后建成农家书屋13个,配置图书3万多册,电子音像制品400多种,报刊600多册(份)。紧扣农业新技术要求和农民文化需求设定图书种类结构,精心挑选适合农民阅读、适用农业生产、适应农村发展的图书,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品味,让农家书屋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充电场”。
三是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9个村居全部开辟了“科普文化宣传栏”,部分社区成立了“社区文艺爱好者协会”,社区艺术文化活动阵地,逐步成立和规范了社区书画、象棋等群众社团,在街道文化站的组织下,定时开展活动,真正过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幸福日子。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人才优势。街道综合文化站现有专职人员3人。站长1人,工作人员2人,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各村居也建立健全了专职干部队伍,并对专职人员定期培训。截至目前,依托街道文化站和村居文化活动室建立起来的专职、业余文艺团队达到10家。琉璃厂村的花棍舞队伍、军民社区老年舞蹈队等,不同村居、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迎着朝霞、伴着夕阳在居民生活区、休闲广场纵情欢唱,翩翩起舞,成为街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酒仙桥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