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古巴人一样,艾柯亚托和妻子、孩子住在政府分配的房子里。
这是一栋四层高的老楼,每层阳台和顶层屋檐都有精美石雕。在楼房入口处的外墙上,刻着修建年份“1913”和建造者的名字,显然是美国占据时代留下的建筑。
每层3到5户人家,有公共的厕所和厨房。艾柯亚托的家在三层,有两间房。他的父母都在学校当老师,这两间房就分配下来,政府收取少量租金。
依照古巴革命后颁布的法规,根据房屋的质量和房龄,租房者缴纳5到20年的房租后,房屋就归个人所有。
劳尔·卡斯特罗上台后以法律形式公布的第一个改革措施也是关于住房的,准许退休职工通过合法手续,继续持有原先居住的国家产权房屋,并由后代或亲属来继承。就这样,房子传给了艾柯亚托。
很多古巴人都是这样享受“居者有其屋”的。艾柯亚托比较幸运,他同层的另外两间房,一间长期无人居住,另一间被某个公司当成了库房。于是,该层的厕所和厨房都成了他家的私人空间。
装修卫生间让艾柯亚托花了些钱,但家里的冰箱是分期付款购买的,电视机和微波炉也都是政府分配的,中国产的高压锅是补贴得来的。
“不要被那些老楼所迷惑,一些有固定工作的古巴人的家还是很舒适的。”一位华人导游曾说过。
为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古巴政府出资修缮了部分历史建筑,但对于大量民用住房,政府无力顾及。“很多老楼,也包括我家的楼,上下水、电线线路都成问题,但政府没钱来修。还有一些老房子已经是很多年的危房了,楼顶亭子间这类建筑都摇摇欲坠的时候,政府才会把它拆除。”艾柯亚托说。
尽管自己刚刚费心装修了卫生间,但心思活络的艾柯亚托还是想搬家。他的目标是滨海大道那头的哈瓦那新城。那里多是私人修缮一新的独栋别墅。这类是私人从革命前就拥有产权的老房子,革命之后,私产房得到法律承认。还有苏联援助修建的十几层、几十层的居民楼,很多使馆和外资机构都选择在那里租楼。
美国希尔顿集团曾想沿着滨海大道打造高端商业酒店聚居区,卡斯特罗和他的游击战士们中断了汤姆大叔的幻梦。而“利剑”造型的苏联大使馆(俄罗斯驻古巴使馆继承下来)最终没能穿透美国的心脏,不过使馆院子中,强劲的监控雷达据说仍在发挥作用。
古共六大上,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作为经济模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古巴政府将允许私人买卖房产。半年后承诺兑现:从2011年11月1日起,古巴政府允许私人买卖房屋,并且允许每人拥有两套房产,一套在城里用来自住,一套在郊外用来度假,这是自古巴革命胜利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解禁房屋买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古巴居民如果想改变居住环境,主要的途径就是靠换房。
“别墅我不去奢望,就想住在那些现代化的楼房里,可就是手里钱不多,还得再存几年。”他说的“现代化楼房”指的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苏联式公寓,一套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两居室,大概50至60平方米,每平方米要1200红比左右。
在哈瓦那开餐馆的华人朋友告诉记者,如今在古巴买得起房的无外乎几种人:和外国人结婚的、在外国有亲戚不断汇款的,还有长期在古巴的外国人。

抱怨、腐败和毒水果
5月9日的《格拉玛报》刊登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是说哈瓦那街头一些小贩,用化学制剂来催熟蔬菜水果。
作为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报》最重要使命就是宣传执政党的大政方针。“多年来,这份报纸都是菲德尔和劳尔指导革命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格拉玛报》总编辑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格拉玛报》日均发行量是50万份,每周发行6天,为8版4开小版,周五增为16版。对于政府的“更新”政策和民众的意见表达,《格拉玛报》一直跟进报道。现在每周有两天,用两块版刊登读者来信,通常是十篇左右的文章。读者来信反映的都是社会问题。
“一些部长对我们刊登的东西可能不是很高兴,但他们也得回应,给群众一个说法。电视局的局长就曾打电话给我。但在见报之前,他们不知道报纸要刊登什么。作为总编辑,我参加古巴的部长会议,劳尔在会议上也指示我们,放心大胆地把哈瓦那居民的想法真实刊登出来,因为民众有权利表达观点,刊登出来是对是错,大家自有公论。”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说。
最近,《格拉玛报》收到一些来信,抱怨市场上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得太快了。
去年1月1日起,古巴政府宣布正式停止凭本供应日常卫生用品,将肥皂、牙膏和洗衣粉等转入工业商品市场和特定国营商店出售,其价格由“相应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产生。这些商品的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例如香皂由0.25土比上涨至4土比,牙膏从0.6土比升至8土比,洗涤剂也由3.75土比涨至25土比。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对古巴实施禁运,物资供应匮乏的古巴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度,采取国家补贴的形式,以象征性价格向国民提供日常用品。如今,这一多次帮助古巴人民渡过难关的福利制度,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成了劳尔新政的绊脚石。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古巴经济深陷困境,供给制弊端凸显。古巴政府统计,每年花几十亿美元进口的食品大都实行配给供应,占古巴人消费食品总量的三分之一。
其实,不堪重负的古巴政府三年前就开始取消土豆、豌豆、香烟等的配给,但在民间引发强烈震动,取消配给、生活成本上升,收入却没有增加。
“原来很多东西都能凭本买到,虽然不能完全保证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但至少能让我们买到不少质优价廉的日常用品,现在一个一个都涨价了。像我们穷人可没钱到开放市场买东西。”62岁的工程师佩里兹就不理解政府的新举措。
他说,自己退休金很低,一家七口住在老房子里,现在谋得一个在老教堂看钟楼的工作,“有工资,还不时可以得到游客的小费。”
“古巴确实有人反对更新,或者你们所说的改革。我们在报纸上批驳过这些观点。那些人已经习惯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全补贴和福利,根本不想改变、懒得改变。《纲要》提出要搞活经济,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实现更好的生活,就是要改变人们的意识。”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说。
2012年1月29日,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会议上正式宣布批准限制公职官员任期提案,规定个人担任国家和政党重要职务的最长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任期为5年。
在当天的会议上,劳尔·卡斯特罗还痛斥古共党内业已存在的腐败问题,“腐败已经成为古巴革命的一大公敌它甚至比美国政府及其盟友对古巴实施的颠覆性干预计划更具破坏性。”
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案子是,去年6月,11名高官巨贾因腐败入狱,其中包括食品部前副部长和菲德尔·卡斯特罗多年的好友、智利商人马克思·马兰比奥。
菲德尔·卡斯特罗的9个子女,没一个在做生意,也没一个当官。1992年7月,古巴媒体曾报道,古巴官方以“工作无效率”为理由,撤掉了小卡斯特罗在国家原子能委员会执行秘书的职务。
“拜金观念进入人们的思维,一些不好的现象在古巴已经出现了。基层、中层甚至到副部级都有腐败的现象发生。但据我了解,大部分腐败案例是发生在企业中的,其中相当一些案例来自合资企业。我们不可能做到让腐败不存在,只能想办法解决。”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说。
1959年的时候,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10岁。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战士,为国家忧虑、贡献力量。他们那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永远做革命一分子。
透过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办公室的窗子,高大的何塞·马蒂的纪念碑及其白色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光,纪念碑正对面、古巴内政部大楼外墙上,悬挂着用粗铁丝圈出的波普味道浓重的巨幅切·格瓦拉头像,头像右下方写着“为了永恒的胜利”。(本刊特约撰稿/陈君发自古巴)
作者:本刊特约撰稿 陈君发自古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