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开始的新奇、惊叹,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一年间,高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习惯。
古城曲阜,恰巧位于京沪高铁线的黄金分割点上,在更多人搭乘高铁走出去的同时,也有更多人搭乘高铁走了进来。因高铁而闻名于世的小镇息陬,高铁经济带动下拔地而起的曲阜新城,还有“三孔”景区越聚越多的各地游客……
高铁这一年,人更多地走出去,更多的人走进来。
千里“京沪”一日还
曲阜--北京,2小时;曲阜--上海,2.5小时。高铁拥有不逊于飞机的速度,而每天43趟列车可选,则比飞机更加便捷。
“坐高铁回北京只要两个多小时,一天有20多趟车可以选择,很方便。”5日中午,在曲阜东站候车大厅内,即将和老公一起回北京老家探望父母的陈景霖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她离开父母跟随老公到邹城发展。虽然时常挂念家中老人,但由于相隔甚远,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经常通过电话倾诉牵挂。京沪高铁开通后,距离再也不是问题,周六早上坐上高铁,中午就能坐在北京的家中吃妈妈做的饭。
高铁不仅缩短了小陈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让不少因频繁出差而奔波劳碌的市民不再苦闷。“我们公司总部在贵州,每月两次从济宁回总部汇报工作,总是把我折磨得精疲力尽。”坐在舒适的候车大厅,孙先生脸上写满惬意。高铁未开通时,每次回总部都要坐大巴到济南转乘飞机,昂长的候机时间和转乘的奔波,往往单程就要十几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到上海,直接可以坐上飞机,太方便了。”
据了解,自京沪高铁曲阜东站运营以来,先后进行过四次调图,从最初的日行35趟列车逐步增加至目前的43趟。乘客成分也在启用初期单一的公务、商务、旅游客流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探亲及民工客流。在客票打折、多种车型、坐席共存的条件下,高铁已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所认可并接受。
“舒适便捷”成高铁印象
舒适便捷,是高铁旅客最直观的感受。京沪高铁曲阜东站党支部书记乔元丽告诉记者,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曲阜乃至济宁与高铁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曲阜已经融入高铁沿线城市的“3小时经济圈”,成为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市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同时,京沪高铁与曲阜原有的京台和日兰高速、104和327国道、京沪和日菏铁路、曲阜机场相互交织、有机结合,形成了高铁、公交、出租、客运等协同发展、便捷顺畅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令曲阜成为鲁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为实现高铁与区域内交通网络的互通互联,曲阜投资9.6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孔子文化广场和孔子大道,实现了曲阜东站至曲阜和济宁城区交通的全面对接,曲阜东站至兖州、邹城、泗水等周边县市的连接线建设也已全面展开。
此外,为实现游客“零换乘”,曲阜投资3500万元,按照国家二级站标准建设了高铁客运换乘港,开通了至济宁、兖州、邹城、泗水、曲阜机场的直达班车,至孟庙、微山岛、宝相寺、梁山景区的旅游专线,以及至曲阜城区的公交、出租,实现了旅客的良性聚集和有序分流。
目前,曲阜东站日均客流量5000多人次,最多达1万人次,开通一周年客流量达300多万人次。
游客大增,九成乘高铁而来
5日上午,天成旅行社的地接导游刘磊来到京沪高铁曲阜东站,等候一个江苏旅游团的到来。每天,曲阜东站都会有无数个像他这样来接团的地接导游,曲阜旅游因高铁而焕发新颜。
刘磊告诉记者,他从事导游已经5年,以前旅客大都包车而来,现在有了高铁,江浙、北京等地的旅客人数明显增多,其中九成左右都会选择乘坐高铁。高铁进站了,刘磊顺利与跟团导游取得了联系。“以前我来过曲阜,是先坐火车到兖州,然后转车到曲阜。”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告诉记者,现在方便多了,不到两个小时就能抵达曲阜,想当天回去都来得及。
据统计,2011年,高铁开通后的第一个月,曲阜市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为近年来增幅最高的月份。“十一”黄金周期间,“三孔”景区接待游客36.6万人次,10月3日单日达到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1-5月份,全市接待中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6亿元,又创新高。
与此同时,在京沪高铁的带动下,各大知名品牌酒店纷纷抢滩曲阜。有格林豪泰、银座佳驿、柠檬假日等6家品牌酒店先后入驻,截至目前,曲阜共有星级酒店13家,全国知名连锁、商务酒店20余家。
“为迎接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我们努力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品质。”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韩凤举说,为此,曲阜市启动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和孔子学院总部基地儒家思想体验中心“新三孔”以及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明故城保护复兴、石门山体育休闲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