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张彦彦)今年以来,济宁兖州市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确定了“六查六看”、“为企业排忧解难”、“治懒、治贪、治乱、治霸”、“走进矛盾、服务基层”和“开门纳谏、接受评议”五项主题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活动内容、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任务目标。
创新机制,提升效能。认真执行“三减一代办”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实行“督查代办”。畅通投诉渠道,兖州市长公开电话、效能投诉电话、“行风热线”和兖州政府网站四个平台配套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大投诉”格局。今年以来,兖州市长公开电话、效能投诉电话、行风热线、网上投诉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求助等1364件(次),受理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以上。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探索和实践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将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融为一体,实现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事项及6个服务大厅(窗口)的全程监控,进一步促进了行政权力的公开、公正、公平运行。完善民主评议,组织开展了“开门纳谏、接受评议”争创满意活动,以问计于民、社会评议为载体,争创群众满意单位。健全完善由效能投诉、效能直报点、行风热线、“一箱通”、企业调查、执行纪律情况六项考评和年终“双评”构成的“6+1”效能考核模式。
铁腕整治,优化环境。组织开展“治懒、治贪、治乱、治霸”活动。针对今年“大项目建设年”,各类建设项目多、投入大、要求高的情况,对各类村霸、路霸、街霸、建筑霸进行了重拳打击,对黑恶势力进行了铁腕整治。今年以来,受理“慵懒散”投诉10起、公开通报2人(次),打掉霸头恶势力9个,抓捕破坏环境犯罪分子29人,并在新建重点项目工地增设警务室10处。严格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执行重点产业项目“十不准”,积极推行首违不罚制度。今年以来涉企检查收费备案30件,拒绝不合理涉企检查2次。加强纠风查处。积极履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文风会风及办公电脑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严禁工作日午餐饮酒的通知》,成立专门督查小组,采取明查暗访、实地查证等形式,对禁酒令、办公电脑使用、文风会风及工作纪律等进行了督导检查,累计查处14人,均予以通报批评,责成34个存在作风纪律问题的单位进行整改。
排忧解难,服务企业。组织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成立重点产业项目指挥部,由兖州市长任指挥,各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为成员,一线集中办公、攻坚会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大量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有力推动了重点产业项目的深入实施。成立了兖州市“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领导小组,走访企业摸底调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服务企业,通过创建银企对接信息平台、积极招引股份制银行等形式全力保障企业融资。组织开展“走进矛盾、服务基层”集中攻坚活动。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制度,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兖州市纪委监察局集中开展了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联系企业”活动,组织委局机关干部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困难、倾听企业意见,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企业发展。
强化督查,加大问责。不断完善督查机制,加强督查力量,进一步强化一线督查、实地督查、问责督查。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的考核权重。严格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对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一次查实待岗制”和领导责任追究的办法》,深入开展“走百企、查百岗”巡查暗访活动48次,定期深入10个镇办、21个服务窗口和111个部门、单位进行明察暗访,严肃查处涉企“三乱”,对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报、推诿扯皮等行为严格问责。通过畅通渠道、建章立制,逐步实现问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