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起乡土石磨面粉厂,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若见到该企业的创办人,更让你肃然起敬,由衷敬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他用身残志坚的躯体及毅力为家庭撑起一片天,为社会献上一份爱,打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行动和事实赢得了一致的赞誉。
周险峰1969年出生在王丕镇王丕庄,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幼小时生活在艰苦的生产队时期,这也是造就他改变生活现状,发奋自力自强的一个因素,不甘落后,勇于拼搏更是他一生不变的性格。
少年时期,国家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但仅靠几亩薄田也只能维持家庭生计,想致富还必须从田地里解放出来,就要从小处做起,他在金乡县城酱园批发酱菜到各村零售,每天可赚到十多块钱,这在当时并不开放的农村也是一个不小的收入,几年下来,已有了部分资金积累。经过调查分析,当地农忙和红白喜事,群众对馒头已是一种渴求,那时,只有金乡县城一两家,于是决定投资上一套锅炉及馒头机,一经开张,生意红火,既方便周围群众,又增加收入。周险峰用机智的思维超前了大伙一步。
一九八六年,农民摆脱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束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当地自然优越条件,试种大蒜,周险峰则抓住这一时机,同本村两名村民从四川贩来蒜种,因其质量优良和价格适中,车车都被抢购一空,周围的人无不羡慕他的经济头脑和良好信誉。
由于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加大,周险峰先天性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疾也逐渐加重,经过二三年的病变,已完全失去光感,成了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此病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病症,没有治疗方法,尚处科研难题,但周险峰仍报一丝希望辗转全国各地,名院名医,中药偏方却收效甚微,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
那时的周险峰思想上崩溃了,曾经一度消沉,理想破灭,可想到家里老小,想到今后的路子还长,怎能因残疾真的变成一个废人,想到一些残疾运动员和周围村庄的残疾人,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并坚强的生活着。本金乡县就有很多典型的例子,代玉梅、李军等,于是消除了消沉、悲观的念头,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这些年的信誉,利用好人际关系,从零开始,从头再来,努力把受社会关照的人变成造福社会的人。
二OOO年周险峰经过反复考虑,根据自身条件,取长避短,办起红白喜事用品租赁业务,在当地算是首家,凡是需用者一个电话,全套配齐,大大方便了周围的群众,没用几年的时间,业务就覆盖了城南几个乡镇和金乡县城。一年下来,赢利近十万元,这是他失明后的第一次成功,也让他感觉到他并不比正常人差,从而让他燃起了继续干好干大的激情。
二OO四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同单金乡县一朋友共同出资兴办一塑料颗粒厂,属再生资源类项目,在当时说是有国家政策支持,市场潜力很大,单金乡县朋友也说能保证产品畅销。可单等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后,却遇到资金回笼困难,又赶上国家环保形势,只能被迫关门,合作的朋友也携款在外,造成周险峰债台高筑,陷于极度困难之中,这使他彻底绝望,心灰意冷,闭门不出,并时有轻生的念头。此消息传到镇政府,政府领导和金乡县残联领导非常重视,一起到周险峰家里与他促膝长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并列举了很多残疾人创业及成功的例子,鼓励他正确面对人生,做生活的强者,不甘寂莫和落后的他从此又产生了创业的念头。
二OO六年,因种植大蒜群众都富裕了,农机车、家庭轿车与日俱增,周险峰审时度势,把握商机,决定建一座加油站,在镇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从立项到征地、批证等都给予相应照顾,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开业,金乡县残联领导和镇领导到场剪彩,更使周险峰体会到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二OO八年,周险峰在同朋友闲聊时,谈到当前食品问题,说起馒头,虽然白了,但没有面味啦,都知道是面粉厂机制面粉效率高了,加上添加剂、增白剂面白了,颜色好看了,可没有健康的保障了,为让群众吃上放心面,改变多年来机制增白剂面粉这一现状,他毅然决定开发生态面粉,把传统的石磨工艺加以改进,兴建石磨面粉厂。既然是群众期盼的,既然是有广阔市场的,就一定要想法去干,要干就要干好。于是他请来同村退休在家的有丰富经验机械师,去外地考查,在家反复试验,终于由一个石磨小作坊发展成一个日产20吨的规模型石磨面粉厂。期间,因技术及质量问题,使企业没少走了弯路,在粮食购进时,有一批陈化小麦,用肉眼无法观测到内在质量,造成部分产品发粘,口感降低,直接影响销售市场,后经采取及时补救措施,在经济上受到了不小的损失,总算保住了市场,赢得了信誉。
石磨面粉为低速制粉,全部保留了粮食原有的物质成份,颜色淡黄,口味香甜,尤其富硒五谷粉,在提高人体抵抗力,抗肿瘤方面作用尤为显著。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石磨面粉厂已成为当地知名企业,产品已成为走亲访友、礼品馈赠、领导走访、职工福利的必备品。
广阔的市场,蒸蒸日上的势头也使一些客户增强了合作的信心,东北一客户已同周险峰达到协议,一期出资160万元用作扩大规模,新上一日产80吨石磨面粉生产线,计划在三年时间内,打造成规模型,品牌型,特色型知名企业和著名商标。
致富不忘众相邻,周险峰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投资10多万元用于本村修路、学校改造和救助困难残疾人。他每年都到敬老院进行慰问,连续5年对本村8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照顾。学校购买学生专用车、村里建图书室、安装体育器材他积极捐款6万余元。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他组织建立秧歌队,利用农闲和重大节日为群众义务演出。
现在的周险峰和他的企业,已安排在厂工作残疾人16名,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50余户,真真正正地有用于社会,造福于一方。
如今的周险峰信心百倍,前景远大,将在现有广阔市场的基础上,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大力推行“订单+合作社+基地+签约户”的经营模式,增加规模投入,扩大原料基地,加强研发实力,出口国际市场,尽快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中规模大、品种全、质量优、信誉高的企业排头兵。
周险峰一位身残志坚的勇士,
一位乐于企业的强者,
为周险峰加油!为周险峰喝彩!(孟 媛)
刘雪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