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季昌栋)兖州市以“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下派帮扶工作平台,通过干部驻村入户、走访调研、发放问卷、实地考察、驻村帮扶等行动,探索总结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十条路子”,破解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难题。
一是盘活集体资产。鼓励村集体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厂房设施、仓库等各类集体房产进行整合,以参股经营、租赁承包和联合开发等方式,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和收益率。村集体原有的水利工程等公用设施以及机械设备等要积极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对外发包,获取经营收入。如鼓楼街道刘岗村通过整合闲置、零散土地资源,将集体所属的300亩土地租赁给曜晖太阳能、太祥装饰、鲁一钢构等企业,供企业发展生产和扩大规模使用,仅土地租赁一项,每年收取租金55万元。
二是开发集体资源。整合村集体所有的林场、果园、渔塘、“四荒”等资源,实行集体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经营,有规划地实施开发利用,实现村集体可持续增收。充分利用农村“四边”(路边、渠边、沟边、房屋边)空闲地,推行“集体投入、分户管理、收益分成”的模式,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建立村集体和村民共享的“绿色银行”。如漕河镇蔡桥村对村内河滩地和两处废弃窑场进行平整复垦,统一种植经济树木,面向全体村民公开拍卖经营权,村集体每年有5万元租金收入。
三是做活土地文章。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引进合作经济组织或承包大户,实现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并从中获取收入。积极鼓励村集体将合法存量非农建设用地,通过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兴办符合规划条件的二三产业(小产权房开发除外),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如新兖镇牛楼村发挥临城优势,在村内高压线路密集不能利用的地块盘活受限土地资源,投资建设了占地140亩,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的花鸟鱼虫兖州市场和钢材兖州市场,吸引了100余家客户落户,吸纳了本村和邻近村400余人就业,直接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
四是兴办工业项目。鼓励和支持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利用闲置土地或到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引进发展符合规划条件的工业项目,增加租金收入。鼓励有工业项目的村采取租赁、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搞好村办企业资产经营,确保资金资产保值增值。村集体自办或引进的新上项目,五年内兖州市、镇财政以项目形成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同等数额资金奖励村集体,增加集体收入。如大安镇辛北庄村充分发挥临近山东拖拉机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拖拉机制造配套企业,组建了山东环宇拖配集团总公司,保留了村集体20%的股份,直接增加集体收入70万元,安排农民就地就业300多人。
五是发展第三产业。引导靠厂临矿村、城郊村、镇街驻地村、靠近干线公路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劳务合作社、物流公司、装卸队、物业公司等配套服务业增收;按照规划开发沿街店面,兴建集贸兖州市场、小商品批发兖州市场和标准厂房,对外发包租赁增收。今后凡兖州市、镇(街道)负责的道路养护、绿化、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等工程,具有一定规模、运作规范的村集体劳务合作社享有优先承接权。如酒仙桥街道古城村利用紧邻临矿集团古城煤矿的区位优势,由村集体投资建设了古城商贸兖州市场,不仅解决了矿区职工生活难题,也解决了村里120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里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8万元。
六是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全村级“支部+合作组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运行机制,在提供生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信息提供等系列化服务中增收。鼓励村集体加强与本土知名人士、务工经商能人的密切联系,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创业,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或集体经济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小孟镇北安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粮食种植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并与齐鲁种业责任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健全了“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重点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中增加收入,实现集体、合作组织和农民的三赢。目前,全村种植培育小麦良种2000多亩,全村可增加收入50万元,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
七是加快社区建设。推进旧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搞好集体腾空土地的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集体所有土地价值。把开发建设的沿街楼房门店作为集体资产,合理确定租赁期限,定期收取相关费用,实现以地生财。如兴隆庄镇道沟社区四村整体搬迁后,原旧村址和其他耕地因采煤塌陷形成了近3000多亩的水面,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充分利用水面大、环境好、无污染等优势,大力发展发展精品养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项目,增加集体经济40余万。
八是打造旅游项目。对拥有旅游资源或民间文化优势的村,可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兴办“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产业,发展观光经济、田园经济,增加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如酒仙桥街道古城村紧紧抓住兴隆文化园东区开工建设的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村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集餐饮、旅游、住宿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2012年春节过后,村“两委”积极与兖州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制定规划发展方案,提出了利用村南70亩集体土地招引一家旅游宾馆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集餐饮、住宿、办公、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业,可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余人,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万余元。同时,鼓励村民围绕兴隆文化园项目,大力开发旅游产品,逐步向绿色餐饮、旅游纪念品、农家乐等领域转型升级,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九是培植产权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将村域内影响较大的特色农产品、特色餐饮、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村集体名义申请注册商标,通过出让商标使用权的方式,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如新驿镇高一村整合全村养殖资源,组织成立高一村养殖协会,发展特色肉鸭养殖,目前已形成肉鸭养殖户14户、出产肉鸭300万只的规模,下步该村将通过养殖协会,以集体名义对特色肉鸭申请注册商标,预计每年可通过商标出让增加集体收入3.5万元。
十是鼓励结对帮扶。结合“驻村入户、谈心交流”活动,兖州市直部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对村级的帮扶力度,指导、扶持其通过兴建集体经营场所出租、兴办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等,获得稳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如兖州市直机关工委驻前盛村工作组发现村里特别适合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调整种植结构,便协调临沂两家公司租种农民的土地搞牛蒡种植,村民因此每亩地可得到1150元租金,村集体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6万元。新驿镇皇林村出租1套厂房给企业从事玻璃瓶低温贴花手工加工生产,村集体每年增加10万元的收入,村里70多个妇女在企业打工,每月可获得至少2000元的收入。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部门新闻 > 兖州:“十条路子”破解“空壳村”难题
兖州:“十条路子”破解“空壳村”难题
时间:2012-07-18 20:11来源:网上搜集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兖州就业办廉政建设成绩显著
下一篇:兖州市教体局防汛期保校舍安全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