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奶粉事件”让国产奶粉再次陷入信任危机,同时也给洋奶粉的发展带来了最有利的时机。不少妈妈们在选购奶粉时宁愿选择昂贵的洋奶粉也不愿碰触国产奶粉。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慢慢转化成了对洋品牌奶粉的盲目崇拜。
消费者青睐洋奶粉
记者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商场看到,奶粉货架上摆放最多的是惠氏、多美滋、合生元等所谓的进口品牌奶粉;而国产奶粉,像伊利等品牌只占奶粉货架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比较靠内部,不容易被选购。记者问起这一奇怪的现象时,销售人员说,现在洋奶粉的销售情况要比国产奶粉好很多,特别是国产奶粉出问题之后,买的人更少了。
记者随后又来到一家大型商场,奶粉专柜前站着不少在选购奶粉的妈妈们。很明显的,国产奶粉专柜前人数寥寥,而进口奶粉相比之下更受青睐。记者发现,洋奶粉价格很高,货架上最贵的洋奶粉价格已经将破500元大关,最便宜的也在200元左右。与其相比,国产奶粉价格就便宜很多了。然而,价格的优势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反而将消费者越推越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龙口市场上洋奶粉的占有率已达65%以上,而高端市场上,洋奶粉的占有率更是高达90%。
洋奶粉问题不断
消费者心目中质量安全代名词的洋奶粉,这几年来也是问题不断。某类婴儿配方奶粉更是被检出“硒含量相比国标下限偏低0.3微克/千焦耳,”早在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就曾公布两批次某品牌奶粉因蛋白质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被退货;2010年,又有149余吨来自新加坡的全脂奶粉被检出含有阪崎肠杆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被检出含有亚硝酸盐…还有一名新西兰网友爆料,一些国内销售的奶粉,在新西兰超市根本不销售,都是给我国的“特供”产品。由此可见,洋奶粉质量并没有消费者想象中的那么可靠。
洋奶粉利润率离谱
现在市场上的进口奶粉大体有4种类型,原装进口、国内分装、贴牌生产,另外还有一些完全国内生产罐装冒充洋奶粉。但不论是哪一种奶粉,都是往“进口”两个字上靠靠上了“进口”两个字,就获得了跟着洋奶粉加价的资本。
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她的孩子现在一岁多,正是需要吃奶粉的时候。不过她从来不去超市或者母婴店购买奶粉,都是一直从一位做奶粉进出口生意的朋友那里直接购买。同样品牌的奶粉,超市销售价格360多元一罐的,从朋友那里拿货仅需要200-230元,可见洋奶粉的利润之高。
一位从事奶类经营的业内人士也表示,现在的洋奶粉,尤其是一些“披马甲”的洋奶粉,其销售利润都很高,而且不断提价。消费者购买奶粉需要根据婴儿的体质,而不必要一味的追求“洋奶粉”。在有些方面,国产奶粉反而更符合中国婴儿的体质,符合个人体质的才是好奶粉。因此,准妈妈们应谨慎选择。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