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生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近年来,市中区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赋予的各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责任部门职能,结合分工职责和部门职能优势,以 “五个健全”形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新机制。 一是健全以宣传、文化、广电、教育、司法、人口计生等部门为主体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联动机制。市中区各部门坚持把宣传教育摆上首位,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动用一切宣传手段,建立舆论环境宣传、面对面宣传和新闻宣传为一体的社会化、大宣传格局。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全面、正确地宣传现行的生育政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乡村、企业、街道、社市中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计划生育集中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通过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环境,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工会、共青团、妇联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积极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妇女的合法权益,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等带头晚婚晚育、计划生育。 二是健全以民政、农业、社保、财政、教育、法院、纪检监察、人口计生等部门为主体的计划生育正负利益导向机制。在正向方面,推进建立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机制。一方面抓好法定奖励政策的落实,对省《条例》规定的晚婚晚育和独生子女父母等奖励必须全面落实到位,切实保护独生子女家庭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抓好市中区《关于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规定》的落实,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对农村计生家庭和独女户、双女户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在负向方面,对违法生育当事人要严格按照省《条例》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对拒不缴纳的,一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名人富人超生一律按高限或实际收入水平增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纪检监察部门坚决开除其党纪政纪,坚决维护生育政策的严肃性。据统计,每年市中区财政仅利益导向投入就达300万余元,而且每年递增10%。 三是健全以公安、工商、民政、住建、人口计生等部门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联动机制。各部门把城市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纳入城市社会管理、社市中区管理的大格局,与社市中区党建、安全维稳、社会救助等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行网格化、数字化管理,落实责任主体,消除工作盲市中区。加大对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空挂户等特殊人群的清理登记力度,严格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加强横向信息交流,对于流动人口按照“辖市中区流入社市中区抓、市场流入雇主抓、单位流入法人抓”的原则,坚持 “周巡查、月清理”制度,确保管理及时到位。对于新建住宅小市中区、物业小市中区明确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建立街道负责、部门配合,社市中区为主、物业协助的管理模式,今年市中区人口计生部门投入40余万元,在市中区近50个较大型的物业小市中区,与建设管理部门、开发公司、物业公司联合成立了42个“物业小市中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站”,并配齐管理服务人员,彻底解决物业小市中区“门难进、人难见”的状况,堵塞了管理漏洞。 四是健全以卫生、药监、工商、公安、法院、检察和人口计生等部门为主体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联动机制。抓住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的关键,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对B超机和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药监、工商部门加强对避孕药物零售市场的监管,凡发现违法违规情况,坚决予以打击。人口计生部门特别是街道镇和社市中区村,加强孕情随访服务,凡是已婚和持生育计划的妇女必须及时发现孕情逐月随访到位,把好孕情随访服务这一关,实现实现超前控制,超前预防。各街道镇采取切实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孕情随访责任制,把应随访对象逐一包保到人,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选择性终止妊娠的情况发生。为确保打击“两非”案例落实到位,市中区委、市中区政府还对各部门参与、协同街道镇查处“两非”案件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 五是健全以公安、民政、卫生、统计、教育、人力资源和人口计生等部门为主体的部门人口信息共享联动机制。根据市中区政府《市中区人口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切实做好本部门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利用工作。对部门信息不完全不完整、不定期上报部门信息和通过基础平台上报信息与上报省级业务部门信息不一致等情况,纳入了对部门《责任书》考核内容。打破信息共享壁垒,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人口信息交换长效机制。
相关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济宁新闻 > 市中区协调联动“五健全”形成综合治理新局面
市中区协调联动“五健全”形成综合治理新局面
时间:2012-10-01 17:35来源:中区政府网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市中区卫生局开展“双节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篇:市中区人大调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